中国风险投资网首页 | 收 藏分站 | 融资服务 | 投资人服务 | 加盟代理 | 投资人打假 | 联系我们
中国风险投资网 > 风险投资知识 > 赚多少钱才算PE

赚多少钱才算PE

2011年01月10日 03:17
 
      投资界广为流传的是几十、上百倍的高收益案例,却很少有人看到沉淀和失败项目后苦涩的泪水。被纳入新贵行列的PE,仍是一个需要呵护扶持的脆弱群体。

  近几年,从携程到盛大网络、无锡尚德、腾迅、分众传媒,再到同洲电子、潍柴动力,一个个投资回报高达几十、上百倍的故事广为流传,不仅激发了国人的创业动力和投资热情,促进了中国PE行业的发展,也把PE投资人推进了炙手可热的新贵行列,他们不仅和炒股票的、做房地产的站在一条线上,俨然成了有钱的主儿,还打进时尚圈,成了各种派对、秀场上抢眼的点缀。但是,真实的PE日子过得究竟怎么样呢?

  PE赚了多少钱

  PE们演绎的经典投资案例大多从2003年开始出现,从互联网到高科技、从新能源到消费品、从外资机构到本土机构,高回报的故事版本不断刷新。

  2003年12月,IDG等机构因投资3年的携程在纳斯达克上市,实现近16倍的回报,参与第二轮融资的软银和凯雷也分别获得4.7倍和7.9倍的投资收益。2004年5月盛大在纳斯达克上市,软银的4000万美元在投资14个月后变成了5.6亿美元,获得14倍的回报。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上市,又为IDG、德丰杰(DFJ)等机构带来了超过60倍的投资收益,IDG在这个项目上投资150万美元,回收金额接近1亿美元。2006年3月,无锡尚德在纽交所上市,高盛、英联、龙科、普凯等机构投资的8000万美元,在一年内获得接近10倍的回报。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软银、高盛等机构实现投资回报34倍。……

  2004年中小板开启,PE们的财富故事从海外资本市场延伸到了国内,由外资机构传递到了本土机构。2006年6月,首家由本土PE联合投资的企业同洲电子在中小板上市,达晨、深圳创新投、深港产学研等三家PE在投资7年后实现了近40倍的回报。深圳创新投在2000年投资的科陆电子2007年3月在中小板上市,也为其带来了超过20倍的投资回报。2007年4月潍柴动力回归A股,按最高市值计算,2003年投资其中的深圳创新投获得100倍左右的回报。而2007年底金风科技在中小板上市,中比基金等PE机构的最高投资回报曾经达到140倍,创造了国内PE之最。西部矿业2007年成功登陆中小板后,投资其中的上海联创的最高回报率也曾达到130倍。

  一个个金光闪闪的案例,既令大众对相关LP和GP的巨大收益咋舌,也使他们产生了“PE=高收益”的错觉。但实际上,PE的退出收益并不总是如此辉煌,正所谓“投资是一回事,上市是一回事,退出变现又是另外一回事”。同时,由于中外资本市场的差异,外资PE利用境外资本市场创造的案例投资回报要更加稳定,且远高于本土PE。

  PE只有退出变现,才能实现投资回报。本土资本市场的不完善,造成了PE的退出只能寄希望于上市这一独木桥,再加上股票锁定期的限制,很多PE并不能自主选择退出时机,实际收益情况并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如深圳创新投投资潍柴动力,由于锁定期不断追加,至今尚未退出,其投资回报按照2008年底的股价计算已经降到28倍。另外两个著名的本土投资案例中,投资金风科技的中比基金、投资西部矿业的上海联创,受股票锁定期和资本市场深度调整的影响,投资回报也分别降到了40倍和10倍左右。根据深交所的研究报告,在股市大跌的2008年,中小板有PE支持的上市公司中,PE没有减持或处于锁定期的股票市值大幅缩水,潜在收益率均值从2008年初(以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的20.46倍降至10月末的5.63倍。PE们的财富梦想,随着股市下跌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资本市场创造的投资案例最让人津津乐道,企业和PE机构都愿意采取这种方式变现。但现实是,能通过资本市场退出的项目实在是太少了,本土PE的投资更是如此。严格地讲,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币投资退出渠道是2004年随着全流通和中小板的出现才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始于1999年的上一轮VC热潮中的投资,大多要等到5年以后才有上市的机会,如要变现则要再等上1-3年甚至更长时间。

  在中国,上市是很多企业和PE的梦想,但上市又是一件困难且不确定的事情。根据清科集团的统计,2001年到2008年三季度,PE在国内投资的案例总数是2251个,投资总额为846亿元;而截至2008年底,中小板共有72家PE支持的企业上市,涉及的投资案例为118笔,加上同期在海外上市的约125家PE支持的企业,上市的案例数量总共为243家,总的上市比率(上市数量/投资数量)大约为10.8%。在PE投资的中小板上市公司中,PE已全部退出的有9笔,实现投资回报的均值为8.69倍,其中最大值23.6倍、最小值2.47倍;没有进行减持或处于锁定期的79笔,到2008年10月末的投资回报均值为5.63倍。

  虽然PE投资10家企业,最后只有一家上市,其他9家则处于沉淀中,其中少量或许能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退出;虽然经过十年发展,本土人民币PE投资的项目上市的还不足100家,真正变现的项目更少,但人们往往只看到上市案例的炫目光环,其他沉淀和失败的案例却被掩盖了。

  IRR是怎样炼成的

  反映PE投资收益和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内部收益率(IRR),影响IRR最重要的因素是投资回收周期和现金流。根据凯雷的研究,最近10年,美国风投基金的IRR平均为27.5%,其中,排名前25%的风投基金IRR高达89.5%。在高回报的刺激下,美国多年来一直是科技和PE投资最发达和活跃的国家。在中国,目前还没有机构对PE的IRR进行研究,同时,由于本土PE的组织形式大多是公司制而非基金型,要统计准确的IRR也有些困难,因此,我们只能通过一些主流PE的数据管中窥豹。

  从外资PE看,2004年以前,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和法律环境等配套不完善,外资PE利用两头在外的优势,投资中国企业并将其海外上市,斩获颇丰。按照IDG全球主席麦戈文的说法,IDG在中国的IRR为48%,而在美国及其他地区仅为15%左右。当时,人民币PE的收益也大大低于美元PE,如在本土活跃的鼎晖投资,其2002年的人民币基金IRR为66%,而同期美元基金I的IRR却高达141%。

  从本土PE看,深圳创新投是国内最早、最成功的专业PE机构,公开资料显示,10年来,它的投资项目超过200个,涉及金额30亿元,有近30个IPO成功案例,上市比率为13%,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退出变现的现金收益累计也还没有超过10亿元,其IRR在35%左右。而诸多在深圳经营多年的PE中,到目前也只不过两三家有成功通过IPO退出的案例,IRR能超过20%的机构还不多见。

  作为全国PE最活跃的地区,目前深圳共有PE投资和管理机构250家左右,但只有16家机构参与投资了中小板上市的21家企业,创造上市案例的PE机构不足10%。这意味着,有超过80%的资本长期沉淀在项目中,投资近10年了还无法实现一个完整的投资退出循环。也就是说,很多本土PE机构在10年内,不考虑成本因素,其退出所产生的现金流入还不能覆盖其现金流出。生存,仍是本土PE面对的根本问题。

  另一个影响IRR的因素是PE的募资方式。外资PE主要采用分期募资、投资的方式,其LP按项目或时间需求进行投资,令PE不会产生资金闲置问题。但本土PE面临的募资环境差,很多GP为避免LP“断供”,往往降低基金规模,让LP的资金一次到位,这不仅会加大投资风险,也会提高资金成本,降低IRR水平。

  2008年以来,由于股市深度调整,国内PE的IRR预期将进一步降低。据统计,2008年,27家有PE支持的新上市公司中,有48.15%的公司破发。在上市案例中,也开始出现PE浮亏的现象,如2001年投资三特索道(002159)的武汉光谷创投,7年的投资回报为-10%,而投资威华股份的PE,浮亏接近30%。随着经济增速的下滑,PE的投资失败率还可能上升,加上股市调整及IPO暂停,投资回报率的下降已成定局,这将进一步影响本土PE的IRR。

  PE赚钱的溢出效应

  金融危机对各个行业的影响正在不断深入,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PE市场的募资额比上季大幅回落83.7%,基金数量也减少了一半以上。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可能引发行业的系统性风险,PE活动会全面萎缩。

  PE是一种高度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没有足够的投资回报,不足以支持这一行业的发展。1993-2003年,IDG管理的基金规模一直是2亿美元,但随着成功退出案例和高额收益率的出现,其近年的新募集资金超过10亿美元。同样情形的还有鼎晖投资,其2002年成立时管理1.35亿元人民币和1亿美元的两个基金,而目前其管理的人民币基金已超过50亿元、美元基金超过20亿美元。

  PE追求高回报,也为此承受着高风险。目前国内资本市场低迷、IPO不连续、企业上市不确定因素多、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不到位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未建立等因素,都影响着本土PE的成功率和IRR。外资PE之所以IRR高于本土PE,除了他们所具有的专业、经验优势外,资本市场制度的完善、退出渠道的便利以及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是重要因素。

  在这个冰冷的季节,除了本土PE需要自身努力寻找过冬的装备外,这个还很脆弱的群体和中小企业一样,需要国家政策和税收方面的呵护和扶持,需要一个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系统。如果政府能够通过市场化手段,适当加大对PE和VC的投资、完善税收体制、避免对LP和GP的双重课税及适当降低资本收益税收,相信PE和VC能够在本土不断创造高回报的成功案例,吸引越来越多的民间资金参与企业的自主创新,推动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因此,从更高的层次看PE,不在于PE赚了多少钱,而在于其赚钱过程的溢出效应。而考量PE的成功,不仅在于赚了多少钱,更在于PE赚钱具备的专业能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水平以及带动创业的示范效应。

 

相关阅读:

·暂无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更多
近期活动
  • 往届回顾

中国-深圳 中国风险投资网--风险投资的门户网站 1999 - 2015 中国风险投资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02753号

中国风险投资网法律顾问由广东创晖律师事务所独家提供

versign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网站备案 网上交易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