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募投资新公式:普遍将倾向于大投资
身处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和私募界最困难的时期,中国好似一个受保佑的国家。²009年中国经济表现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而私募界也在遭遇暂时的困难后,开始了令人瞩目的快速发展。
²009年,私募基金筹集逾¹00亿美元的新增资本投向亚洲,其中很大部分是针对中国的成长性投资。前所未有的,一大批新增私募资金以人民币筹集,这是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清晰标志。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今年会有数项记录被打破,预计会有至少²00亿美金将用于中国的私募投资。对于募集到资金的一般合伙人而言,仅管理费一项(通常为资金总额的²%)将让他们在未来好多年生活阔绰。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资金涌入,私募界普遍将倾向于进行越来越大的投资。但是尤其在中国,大型项目在考虑风险之后往往是不好的项目。一旦投资超过²000万美元,不好的结果就很有可能发生。 个中原因是中国特有的。事实是,中国私募基金最好的投资机会是那些专注于中国蓬勃发展的国内市场,快速发展的、成功的私营企业。有数以千计这样的公司,但这些公司中很少有规模(就当前销售额和利润而言)能达到可以吸收超过¹000万美元。 这归结为估值。即使所有的资金都已到位,私募公司仍倾向于以前一年利润的个位倍数投资。私募公司一般也并不希望在一家企业中占有超过²0%-²5%的股份。要想有资格获得²000万美元以上,中国公司上年利润必须达到至少¹500万美元,很少有公司能达到这一水平。私营企业在中国仅存在了较短的时间,还没能享受到和国有企业相同的法律保护(²005年颁布)。 看到这些,一个理性的私募投资者会调整其投资规模。大多数情况下,就是说单项投资保持在¹000万到¹500万美元之间。但理性并非主导原则。私募基金没有在¹000万到¹500万美元范围内做更多的投资,而是兜里揣满了钱寻求提高投资额度。他们的理由是没法增加交易的数量,因为其合伙人数有限,调查投资机会的时间也很有限。 这种从众心理是相当普遍的。结果无疑是,现金充裕的私募基金将竞相投资于任何大到可以吸收²000万美元的公司,使其价格飙升。这一过程可以描述为“花高价买便宜货”,因为很少有高利润率、高增长率、优异管理团队、前景看好而实力雄厚的中国民营企业年利润在²000万美元以上。 未来会出现这样的公司。但是由于中国民营企业开放自由经营的时间有限,现在仍然为时太早。当然,有很多国有企业利润超过了²000万美元,但他们大部分只能是中国杰出的中小型高成长企业的反衬。他们往往缺乏活力和竞争力,人员臃肿,利润率低,设备老旧,市场份额日益萎缩。他们可能欢迎私募投资,并且由于以上提到的草率交易很有可能得到资金,一些国有企业甚至可能由于这些资金焕发新生。 这一过程中注定的失败者是作为有限合伙人向私募公司大量出资的基金、养老基金和其他机构。他们很可能相信由于他们的轻信和私募公司华而不实的吹嘘,他们的钱将投资于中国最好的前程似锦的民营企业。然而这些资金中的一部分很可能流向了最容易投资而非回报最高的地方。 中国私募投资的交易显然不是越大越好。尽管我们很幸运地有一个不但非常大而且非常成功的客户,这个客户正在寻求高达一亿美元的私募资金。从任何角度看,他都和我们规模小些的中小企业客户一样好(如果不是更好的话)。与私募基金不同,我们不寻求太大的项目,只寻求能找到的最好的企业家合作。这通常意味着为需要¹000万到¹500万美元的公司服务,他们的上年利润至少为500万美元。 我们与私募基金的准则不同,我们没有使用其他人的资金,不需要迫切的投资于大型项目。我们可以自由地和公司合作,而不用考虑他们的规模,并选择那些我们喜欢、尊敬的创始人,那些表现惊人的企业。 中国私募界当前的蓬勃很可能会持续许多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强健和民营企业家的强健,他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者,也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是,推促投资于更大的项目会给中国的私募界带来很大的问题,这会使得资本的分配不再有效,回报率降低。私募公司不管投资回报率高低都会收取²%的年度管理费。 筹集私人资本在中国是一个好生意。在目前,也是一件比寻找大量资金的投资去处更容易的事。 相关阅读:
|
|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