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应该怎样寻找风投-3
二、准备应对各种提问。在不同的场合,面对想要融资的各式创业者,周鸿祎经常会用这样一连串的问题,打断对方的阐述:“你做了什么东西?跟别人做的有什么不一样?能提供什么样的功能?这个东西能给客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谁会用你的东西?为什么要用你的东西?”接下来可能是尴尬的冷场,也可能是更多让创业者更加防不胜防的“苛刻”提问。一些小企业通常会认为自己对所从事的投资项目和内容非常清楚,但是你还要给予高度重视和充分准备,不仅要自己想,更重要的是让别人问。企业家可以请一些外界的专业顾问和敢于讲话的行家来模拟这种提问过程,从而使自己思得更全,想得更细,答得更好。 三、准备应对投资人对管理的查验。也许你为自己多年来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但是投资人依然会对你的投资管理能力表示怀疑,并会问道:“你凭什么可以将投资项目做到设想的目标?”大多数人可能对比反应过敏,但是在面对投资人时,这样的怀疑却是会经常碰到的,这已构成了投资人对创业企业进行检验的一部分,因此创业者需要正确对待。 四、准备作出妥协。从一开始,创业者就应该明白,自己的目标和创业投资人的目标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在正式谈判之前,创业者要做的一项最重要的决策就是:为了满足投资人的要求,创业者自身能作出多大的妥协。一般来讲,由于创业资本不愁找不到项目来投资,寄望于投资人来作出种种妥协是不大现实的,所以创业者作出一定的妥协也是确有必要的。 五、对未来业绩绝不夸夸其谈。随着与投资人接触的深入,双方越来越向企业核心的问题前进,即财务预测。但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并不熟悉财务数据和预测,比如说你的商业模式、团队、现有的市场形式、竞争环境、服务对象等等。从提交商业计划书开始,业绩便会一直作为记录,投资商会在跟踪半年或者一年之后,拿出计划书和现在的业绩对比,如果看到当时说的东西是海市蜃楼,则会对创业者留下一个非常负面的印象,反之则会得到充分肯定和认可。 融资过程容易出现哪些误区? 因为大多数创业者都是年轻人,几乎没有多少经验可言,所以在进行创业融资时,会进入一些常见的误区: 一、看见当前什么最热,就喜欢跟风准备做什么。当年李彦宏在美国抛弃了唾手可得的博士帽开始创业的时候,美国IT界最火的是电子商务,无数人拼了老命想要挤上这辆被看好的网络列车,但李彦宏却并没有跟随大流进入电子商务领域,而是悄悄走到了尚少有人问津的网络搜索领域。因为他预测到:搜索对网络世界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李彦宏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创业者:一定要有向前看2年的眼光,跟风、赶潮流最后吃到的很可能只是残羹冷炙。 二、创业者自己的衣兜里几乎没有一元钱的的创业资金。创业者往往以为,一个好的创业想法或者计划就能招徕大量的资金,其实这是个天大的误区。即使在发达的欧美国家,创业完全靠外来资金的例子也少而又少,空手套白狼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国际惯例也是创业者必须先投入自己的资金,哪怕是银行小额贷款或者亲朋好友处筹集来的资金,也还是必须的。现实的做法还是先用自有资金做起来,不要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象红孩子的徐沛欣、郭涛、李阳、杨涛4位创始人,创业时每人凑了30万元;而20岁的彭海涛创业时,是向他当房地产董事长的老爸“化缘”而来的100万元。 如果你的衣兜里没有几块硬币,请不要先轻易地说融资创业,建议你先去做点“小买卖”、或者去打一份工,等先赚到最基本的创业原始资金再说。同时,你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一些人脉和管理、市场等方面的经验。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年轻人,一般很难真正进入投资者的眼界。 |
相关阅读: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当前页:3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