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遭遇募资困境
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在风险投资链条的一端已经显现出来。 道琼斯VentureSource数据显示,第二季度中国的风险资本融资额降至7300万美元,远低于第一季度中的7.90亿美元。 风险资本融资额的剧减意味着,那些原本计划投资给风险投资公司的钱,突然变得充满顾虑。这将在未来影响那些期待从风险投资公司那里获得投资的创业公司。 2013年中国市场波澜不断,经济增长不及预期、银行资金链紧张资金流动性报警、股市重回“1”时代等一系列“剧情”渐次上演。在大环境的影响下,风险资本的投资、退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现在,风险资本的运营困境终于传导至募资环节。 从境内市场来看,从去年延续到现在已经近10个月的IPO“空窗期”仍然让投资者心有余悸,退出困难的局面未得到有效改善。而政策环境的“风云变幻”也让投资者难以有效解读市场信号。 面对相对萎靡的整体市场环境,投资者处处碰壁,苦不堪言,持币态度无奈延续,投资脚步进一步放缓。 受此影响,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VC/PE)行业洗牌时代提前来临,早在行业鼎盛时期就广泛流传的“二八分化”已经悄然上演。 重灾区:TMT 摩根士丹利亚洲董事总经理季卫东年初高调离职,这位“明星分析师”的去向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有传言称季卫东加盟厚朴基金,这是由原高盛集团的中国合伙人方风雷创立的一家私募股权公司。 近日,据接近季卫东的消息人士透露,加盟某私募股权公司的季卫东开局不利,其计划募集的一支投资TMT领域的行业基金已宣告破产。 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是科技、媒体和通信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的第一个字头,整合在一起,实际是未来(互联网)科技、媒体和通信,包括信息技术这样一个融合趋势所产生的大的背景,这就是TMT产业。 TMT行业一直风险资本的宠儿,自美国市场传承而来的这两个行业,相生相克。两者自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市场落地、繁衍,经历过疯狂的增长和泡沫破裂。TMT为风险资本带来过丰厚的回报,也同样让很多风险资本血本无归。 据清科研究中心罗玉分析,虽然高度专业化的产业基金在当前募资环境萎靡的情况下有一定的优势,但是TMT行业投资基金早就已经饱和,LP已经不愿意将自己的钱再投向未给他们带来实际利润的TMT行业。 TMT行业曾经为多数中国市场的风险投资人淘来第一桶金,然而前几年最为火爆的电子商务和视频网站等却让大多数投资人“伤透脑筋”。 “看似已经做的风生水起的一些投资项目,目前都仍处于‘烧钱’状态,,为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保证前期巨额投资不会‘打水漂’,投资人只能继续追加投资或者帮助企业再去融资”,一位长期从事TMT投资的人士说。 众所周知,“变”是TMT行业的最大特点。在互联网领域,任何时候都有被颠覆的可能。 互联网市场一直在成长,用户习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快速发生的变化,使得风险投资在这个领域投资的一些企业,往往在还没有看到利润的情况下,就迅速被新的应用和技术所取代。 而通常来讲,投资TMT行业的风险资本以中小型VC/PE机构为主,他们本身财力有限,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投资更能保值增值的矿产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 艰难转型 由于宏观环境的骤然变化,中国风险资本还没来得及仔细体味2010-2011年行业蓬勃发展的盛世,就被迫迎来行业的严冬。 2012年上半年,美国二级市场做空机构对中概股的质疑和做空,使得中国企业赴境外上市长期冰封,雪上加霜的是,四季度我国境内资本市场又掀起了一轮IPO在审企业财务核查,国内二级市场IPO暂停。 早在市场鼎盛时期,业内就流传着未来将会出现“二八分化”的判断。即资金将越来越集中在经营能力强的20%的机构手里,这些机构将掌握一级市场定价权。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国内4000多家投资机构目前有近1/3、超过1000家处于“休眠”状态。这些机构大多因投资项目无法退出,而LP不愿继续追加投资而处于“无业务”状态,未来这类机构则很有可能面临被淘汰。 事实上,这一风险投资行业的洗牌在美国早已拉开帷幕。在2009年,一些硅谷的主要金融家就表示,美国风险投资业正面临剧烈洗牌,将导致未来投资的收缩。 美国风险投资业已成为全球高科技创业启动资本的重要来源。就初创企业投资者获利而言,2008年美国市场只有6家受风险资本支持的公司上市,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且当时这些金融家就预言,这一趋势将会继续恶化。 当时担任美国全国风险资本协会主席的迪克森•多尔表示:“投入我们行业的资金远远大于回报”。他将此归咎于互联网繁荣时期的“大量过度投资”和此后首次公开发行的普遍疲弱状态。 上述情况目前正在中国市场残酷上演。经纬创投合伙人张颖称,目前风险投资在中国市场平均的回报率并不是很高,新兴的基金必然会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他认为,从业经验在5年以内的风险投资者并不算一个真正有经验的投资者,在国内行业洗牌的过程中,这些不成熟的投资者必然会被淘汰。 清科研究中心罗玉表示,PE基金募资“两极分化”已经出现。未来机构投资者考察投资机构会更加严苛,一些有良好业绩支撑的大型基金,将更容易获得资金,而中小型投资机构则很容易被冷落,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汉理资本董事长钱学锋则不认为中小型机构的日子会更难过,在他看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下,“大型投资机构的转型之路将更痛苦”。 “在新生代,最先灭绝的是恐龙,而很多小型生物都存活下来了”,钱学锋说。他认为,中小型投资机构更为灵活,能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通过快速转型来谋求新的发展。 钱学锋所带领汉理资本2012年募集的一期新基金——汉理前隆,在完成原定1.75亿元人民币的情况下,追加了4000万的超额募资,最终募得2.15亿元。 而罗玉认为,从今年以来机构募资情况来看,大型投资机构凭借其专业化优势,更能够获得LP的认可,而中小型投资机构即便成功完成基金募资,单支基金的规模也正在下降,目前单支基金规模仅约为行业最好时期的70%。 中国市场新机遇来临 尽管目前大多数投资机构仍处在艰难过冬、并努力寻求新的赢利点转型的尝试中。但下半年随着IPO开闸的临近以及新三板试点的进一步扩大等利好刺激,国内市场将回暖已成为业界的共识。 7月份来自美国最大的PE机构——KKR集团的消息称,将募集一支高达60亿美元的泛亚基金,而其中30%将投向中国市场,较此前亚洲基金通常只有10%投向中国市场的比例大大提高。 显然,海外资本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信心有了恢复的迹象,与此同时,国内LP数量仍在不断增长。而国内监管部门今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正在为风险资本的经营和推出提供更多的渠道。 从经营范围来看,6月27日,中央编制办公室印发《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明确证监会负责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督管理,实行适度监管。而根据证监会此前规定,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创业投资管理机构等其他资产管理机构可以开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这意味着大型投资机构未来将可以开展公募基金业务。 此外,近日发改委发文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产业投资基金发行企业债券,专项用于投资小微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PE股东或有限合伙人发行企业债券,扩大PE资本规模。这是发改委首次表态允许PE发债。在监管层尝试着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的同时,PE也迎来了增加资本杠杆的可能。 清科研究中心罗玉分析,未来大型投资机构业务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将进一步向多元化转型。 从退出渠道来看,罗玉称,经历此次行业洗牌,投资机构退出渠道单纯依靠二级市场IPO的现象将会出现转变,从目前并购市场的发展以及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连番增长等都可以看出,未来退出渠道的进一步畅通,将为我国风险资本的复苏奠定基础。 上述汉理资本钱学锋介绍了他投资的一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情况,他认为,虽然暂时账面回报率不高,但新三板一定是未来重要的退出渠道,“我们要在浪潮来临前,先做潜伏者,未来才能成为主流弄潮儿”,他说。 风险资本进入中国尚不足20年,腾讯财经调查发现,在此轮行业洗牌中,中国投资机构的特色也正在发生悄然变化,如大型投资机构多元化、PE机构VC化、VC机构天使化等等。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