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方向由谁决定
2014年09月26日 07:46
网站管理员03
[打印本稿]
股市的政策面
炒股有时特别矛盾的原因就在于、来自宏观面、政策面的消息特别多,而且这众多的消息经常互相冲突、互相矛盾,一时唱多、一时唱空。把广大投资者的思想完全搞乱,根本就不知道该做多、还是做空。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在不知道应该如何做的时候是最痛苦的。
中国的计划经济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换句话说,有些人总认为他们比别人理智聪明,有权来配置资源,让市场按照自己的意志运转。最初股市的设立,就承载了为需要资金的国有企业进行融资的使命。在其后的时间里,从地方政府到证监会,不断运用“看得见的手”把股市往自己需要的方向拨弄,带来的既有风险也有机遇。
回顾中国证券市场19年以来的发展过程,如果说我国证券市场具备典型的政策市的特点,相信不会有太多的人反对。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参与者一直在进行政策博弈。通常是政府觉得股市高了,就会出不利于股市的政策,股市就会应声大跌,同理每每股市跌的鼻青脸肿时,政府又会出台一系列的“救市”举措,继而形成所谓的“政策底”。
所以著名投资人杨百万曾言:“买股票要听党的话。”
也许是因为我国开始建设市场经济的年份还比较短(甚至小于证券市场的年龄),政府经常性的担心我国的证券市场投资者不够成熟,从而往往会在关键时刻推出“非常之策”。这是我国证券市场与成熟市场的最大区别。
对于中国股市政策市的特点抨击的人大有人在,著名的包括许小年、胡舒立、谢国忠等,这些学者们宣扬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也得到了众多人的支持,期望政府在未来少一点非常之策。但就目前而言,人在股市犹如身在考场,明知其害,八股不能不读。
说起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大家往往想到是政府的一系列非常举措,其实除了这些非常举措以外还包括政府日常的经济政策。
巴菲特说过“股市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证券市场都对本国政府的经济政策较为敏感,这些政策对市场的影响远比“非常之策”更加深远。例如2007年的加息收缩流动性,虽然前期对股市上涨没有造成太大影响,但随着一次次政策积累,股市最终作出反应。而去年下半年开始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给股市提供了大量流动性,“不差钱”成为今年股市上涨的重要因素。经济政策分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他们对股市的影响各有特点。
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基本手段之一。由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与货币供给总量与货币需求总量的平衡相辅相成。因而宏观经济调控之重点必然立足于货币供给量。货币政策主要针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和控制展开,进而实现诸如稳定货币、增加就业、平衡国际收支、发展经济等宏观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与股票价格的影响非常大。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扩大社会上货币供给总量,对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交易有着积极影响。但是货币供应太多又会引起通货膨胀,使企业发展受到影响,使实际投资收益率下降。紧缩的货币政策则相反,它会减少社会上货币供给总量,不利于经济发展,不利于证券市场的活跃和发展。另外,货币政策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也非常大,这种影响对股市的涨跌又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2007年四季度以来我国开始实行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就是从深层次上导致了上轮牛市的告一段落的重要原因之一。2008年的宽松货币政策又为本轮行情埋下伏笔。今年8月份的下跌,对信贷紧缩的担忧是核心因素,央行正式定调“动态微调”主基调,加强银行风险控制,并且打压通胀预期。股市以暴跌为回应后,银监会又调整次级债新规,令股市止跌回升。
作为政府调控政策的另一基本手段,财政政策股市的影响也相当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和转移支付,其中税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之大从“5.30”可见一斑。这也一定程度上表明政府的意图已经明朗化。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