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交易风险
正常来讲,大宗交易可以大大降低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表面上看,大宗交易有利于引入机构投资者,活跃股市,散户投资者将随之受益。同时,按照普遍的理解,机构重仓股经过换仓后,上涨行情往往可能随之而来。
比较典型的是铁龙物流,在2003年10月机构大宗交易后,通过机构换仓,股价不跟随虽大盘,随即独立展开了一轮较长期的上升走势。但这种现象太少,统计资料显示,到目前发生大宗交易的公司,长期走势大多并不是很理想,并且很多公司相反随短暂冲高后开始暴跌。最典型的是大宗交易第一股罗牛山,到目前跌幅高达70%左右。其他发生大宗交易的个股中,到目前跌幅超过20%的占一半以上,而涨幅超过10%的不到10家,仅占20%。总体给我们的感觉是大宗交易发生后,风险似乎更大。发生大宗交易后,到目前涨跌幅情况详见下表。
分析大宗交易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大宗交易的买方和卖方是一家券商的现象非常普遍。在沪深两市的上百次 A股大宗交易中,有一半以上是在同一家机构旗下的部门之间发生的,而大多还是在同一券商同一个营业部内倒腾的;在我们统计最后一次发生大宗交易的44家个股的买卖双方看,买卖双方不是一家的仅有18家,仅占40%。这种同一旗号机构下的不停捣腾,到底有多少是内部交易,普通投资者根本不知道,因此风险也就会相对大些。从大宗交易后至今的涨跌幅上,涨幅最大的前10家个股,有60%以上的大宗交易并不是在同一家机构内进行买卖。这些市场的统计表现也证明了非同一旗号机构下的大宗交易可能机会更大些。
另外,大宗交易在蓝筹大盘股中进行,其交易可靠性和真实性更可信。统计显示,大盘蓝筹绩优股发生大宗交易后,往往股价相对稳定,且稳中有升,如招商地产、长江电力、海螺水泥等,在市场背景不好的情况下,大宗交易后股价反而相对稳定,并相对大宗交易价格都有一定的涨幅。这主要是大盘蓝筹股在机构中持有比例较高,对个股的定价也相对稳定,不同机构之间为低成本交易手中的大盘蓝筹股而进行大宗交易的可靠性也就大大增强。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