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掘金机会
上周末,统计部门公布了11月份的CPI数据,与此同时中央银行宣布再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周一市场因利空消息出来后,市场预期较之前具有了相对的确定性,因而大盘温和走高。但周一早盘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开盘后前二十分钟,大多数股票上涨,而银行板块则基本呈绿盘。这或许是因为,市场解读央行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收紧流动性,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不利,进而影响银行股的盈利预期。
眼下,人们普遍预期,未来的货币政策很有可能进入加息周期。假如,下一次加息与10月份的加息类似,那么可以确定的是,银行股很有可能获得超市场预期的收益。历史经验表明,凡是超预期的变化,总会对股价产生极大影响。如果从最近一期的加息算起,银行存贷款利率息差加大应该在四季度得以体现,加之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市场化利率不断走高,或许银行板块的年报会有超预期的表现。
俗话说,出水才看两腿泥。当一般投资大众普遍以为,货币政策由宽松走向稳健是对银行股的利空时,市场大鳄或许正在利用市场的这种误解默默地吸筹;当银行股亮丽年报与所谓新兴产业股票的年报形成巨大反差之时,股价应在这之前提前反应了这种差别。用前两年常挂在业内人士嘴边的一句话形容:当潮水退去之时,才能看到谁在裸泳。先知先觉的投资者一定是在市场普遍不看好某一行业,而该行业实际上并不如预期的那么糟或远比预期要好时,提前布局。而当投资大众热烈追捧之时悄然离场,赚得盆满钵满。所以说,证券市场充满了各种机会,有一种机会是来自于误解
的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会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量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人们认为央行运用量化工具,是对银行股不利的。但殊不知,这只看到问题一面而没有看到另一面。首先,中国的存款准备金是付息的,央行制定的存款准备金的付息尺度已覆盖了银行的存款成本,因而对商业银行来说不会对其财务上产生硬的冲击。其次,在人们的概念中,提高存款准备金是量化工具,而加息则是价格工具。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