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放大消极情绪
本次网络调查显示,高达86.44%的投资人2011年以来的投资收益为负。与此相对应,近70%的投资人表现出“怒”、“哀”、“惧”、“恶”等负面情绪,而对后市机会表现出较多期待的仅有一成投资人。
对于投资人的悲观,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副总经理秦红这样解释:“虽然大家都知道‘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的名言,但在实际的投资中,人们却很容易受情绪的摆布。特别是在熊市的悲观语境下,人们接触到的大部分信息都偏负面,同时,人们对信息的分析也会变得缓慢而警觉。任何细微的刺激信息都可能触动投资人不安的神经,并促使人们主观放大消极结果的可能性。最终表现出较强的风险规避偏好,错失低点布局的机会。”
本次调查结果也佐证了秦红的这一观点,表明投资人在低点往往比高点更加谨慎。调查显示,在3000点以下入市的投资人占比不到28%,而5000点以上入市的投资人占比近35%。天相投顾首席基金分析师闻群也指出:“在2004、2005年市场的相对低点,基金规模扩张并不明显。2006年底,基金行业的规模为八千亿,而2007年最高点时一度超过三万五千亿。一年内300%以上规模扩张除了点位提升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大量投资人的追高涌入。”
理性应对投资七情
“在不同的市场环境里,人们要承受‘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种投资心情的影响。”秦红进一步补充道,“投资七情造成人们非理性决策,影响投资收益。例如,初始投资1元的基金涨到1.47元时并不一定能为投资人带来喜悦,因为这只产品曾经创造过1.69元的净值记录,1.47元带给投资人更强烈的感受不是盈利而是亏损。”
如何克服七情对投资的影响呢?秦红认为:“参照点、时间、情绪构成的认知‘三原色’是产生投资七情的根源。投资人往往把基金的收益和业内最优或过往最好的业绩相比,而无法客观评判基金。此外,基金业绩受市场短期波动、风格转换等因素影响,短期业绩评测的意义不大。”闻群也从基金评价选择的角度分析:“非同类型的基金比较,以及过短期限内的业绩考量,只会给投资人的基金选择带来误导。”
对于如何控制把握认知“三原色”,秦红建议:“择基与择时是基金投资的两大要素,为基金业绩与点位水平选择合理的参照点至关重要。在中国多宽幅震荡的市场环境下,以年度为考核周期的方式有利于观察基金业绩的持续稳定性。而对于市场点位的认知,市盈率的高低是最为有效的评判标准。”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