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公司与好股票
如果说技术分析只是小散户的心灵安慰剂,那基本分析会不会是赚钱利器呢?很遗憾,按照经典的有效市场理论,任何人都不可能通过基本分析获得超额收益。自然会有人反驳说,巴菲特似乎就是通过基本分析来研判公司价值,并坚持长线投资而获得了远远超出一般人的利润。这是大家理解的差异,不算狡辩的解释是:他获得的超出常人的那部分收益,源于他付出的超出常人的努力。
没错,虽然基本分析未必能让你赚大钱(这里指的是超出社会平均利润水平,金融投资领域的定义是“超额收益”),但你最起码可以获得与别人相近的收益,而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了:全世界只有极少数基金经理能跑赢指数,绝大多数基金的利润水平是跟不上指数的上涨步伐的。而你呢,是可以与指数同步的——当然,这并不值得基本分析派乐观,因为大猩猩掷飞镖选出的股票,也恰恰可以跟得上指数的变化。
由此看来,基本分析可谓一无是处。社会上成千上万的证券分析师和股评家,他们所仰仗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都只不过是自己的心灵安慰剂而已,各种分析流派只不过是他们赖以成名的道具,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实际的利润。
这样说,似乎打击面太大了点。我们举个例子:1998年下半年,有一位投资者通过日以继夜的基本分析,得出结论:买市盈率低的股票,可以获得远超大盘涨幅的收益率。于是,他转而每年按照新公布的公司业绩,专选业绩最好而股价便宜的公司买进。很不幸,到2001年,他非但没赚什么钱,反而大大落后于指数的涨幅,眼看着垃圾股鸡飞狗跳,他只好放弃自己的投资策略。问题出在哪里呢?是研究的视野不够开阔。1996~1997年,两年时间,绩优股涨幅远超大盘。但1998~2001年,恰恰是高市盈率的股票跑赢市场。
另外一个极端的例子出现在2002年,当时国内一家知名券商的金融工程部门得出成果:小盘股会跑赢大盘。他们所依赖的数据是1998~2001年的,确实有这样的规律。如果再比较一下国外市场,规律也很明显。于是,自营部门拿出上亿元资金建立了一个小盘股组合。不幸的是,一年之内,亏损竟然超过50%。结果呢?不用多说,金融工程本来是新兴的证券投资领域,但在中国,它似乎被边缘化了。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