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焕昌:晚境之秋仍是火热之心
罗焕昌作为民族自尊心极强的游子,把经营国货作为自己在香港的发展方向。经过数年的艰苦创业,1958年开设永成国货有限公司,1960年开设大成行有限公司,以后几年又相继创办了大华行有限公司、新梅行有限公司。从此,他鸿图大展,崛起于香港企业界。据粗略统计,自1979年以来,他为祖国和家乡的建设和公益事业总共捐资达2000多万元。日前,记者专访了罗焕昌先生。
洒脱的财富观
记:罗老,作为曾经坐在您捐建的教室里念过书的一介清寒学子,19年后的今天能够采访到您,我感到非常荣幸。您的捐献行动和大陆的改革开放相伴生,一是捐款早;二是带动力强。我在互联网上搜集到家乡人评价您的一则留言,上面写道:爱国爱乡,热情为桑梓,办实事、做好事尽心尽力,积极带头捐建家乡的许多大型工程,可敬。您为何特别支持教育事业?
罗:有句话叫做“施人谨勿念,受恩切勿忘”,我时时谨记于心。知识能够改变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命运。不论哪个国家,缺乏教育就缺乏人才;没有人才就无以图强。30年前处于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尤其如此。
小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很好,特别是数学经常考100分;12岁考上兴宁一中,全村14人考上4人,老师高高兴兴来报喜。阿婆说,下一餐吃什么都不知道,哪里有钱供他上学。我听到后蒙在被子里面暗自流泪,偷偷哭。后来做工后我还喜欢读书,利用抗战时的防空灯,偷偷看《增广贤文》、《薛仁贵征西》这些书本。
我没有上高中继续接受教育,是一辈子都感到非常遗憾的事,所以总想做些事情来补偿。这或许就是我热心教育的动机。
记:我看您在香港住的是一个普通的小区,住房面积不大,陈设也很简朴。几年前,您为我市兴建客家公园慨捐50万元。当时您已年逾八旬。您的做法是不是有些另类?一个人应该具有怎样的财富观?
罗:有梅州市领导说这是高风亮节,我不敢当。假若“人在天堂,钱在银行”,我认为那是很可悲的事。我生于困苦之家,长于患难之秋,然而立志要自强不息。我总有一种想法:事业小有所成后,一定要做到“达而不奢,兼济天下”。所谓做好事为快乐之源,快乐为健康之根,健康为求财之本,求财为做好事之基。因此良性循环,财富越来越多,做好事就有基础,心情便愈来愈快乐,身体便愈来愈健康。道理就这样简单而具奥妙。我现在想的就是如何多做好事,力争多活几年。
记:您人缘好、威望高,不仅自己捐款,还发动广大华侨、港澳同胞捐资支持家乡各项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
罗:这里面没什么,主要是他们看得起我。如田家炳先生在兴宁捐巨资兴建田家炳中学,我在其中做了一些穿针引线的工作;1989年,为进一步办好嘉应大学,我作为发起人之一,由在港乡贤募集逾千万港元,建造了嘉应大桥,把收取的过桥费作为该校的常年办学经费。最近,李有权先生为梅州市中医院捐资500万元,我也从中牵了线,还准备动员他在兴宁捐资。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