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投资网首页 | 收 藏分站 | 融资服务 | 投资人服务 | 加盟代理 | 投资人打假 | 联系我们
中国风险投资网 > 风险投资知识 > 楼继伟:调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楼继伟:调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2016年01月24日 09:24    110

楼继伟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若长期执行,企业容易患上依赖症,会紧盯政策生产产品,造成行业盲目扩张,形成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风险。所以,未来将提高政策补贴门槛,突出对技术优势企业的支持,在安全性、可靠性、一致性和关键零部件技术上,大幅度提高标准,使资金向优势企业倾斜。

 

其次,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逐步退坡,倒逼企业向市场发展。楼继伟称,因为对补贴的过度依赖,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上尚未取得重大突破,企业缺乏创新动力。财政部在2015年初已经明确发布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的时间点。当前工作的重点是,加强资金监管,坚决打击骗补,对“造假、骗补”行为建立“黑名单”制度,严厉打击。

 

第三,建立市场化扶持机制。楼继伟透露,目前财政部正在效仿“加州模式”研究碳积分交易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下一步,将加快建立该制度,以便在补贴退坡后,确保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不断档。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地方保护现象,楼继伟表示,地方保护是滋生行业扩张的主要原因,必须破除。国务院已下文严厉监察各地区地方保护行为,近期也将组织督查,一经查出将消减财政补贴,扣减资金,对相关地方部门进行严厉查处。

 

以下是楼继伟的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电动汽车百人会的论坛。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绿色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十二五”时期,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研究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包括消费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技术研发、充电设施的奖励、标准法规的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政策涵盖研发、生产、消费、运行等各环节,大力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在持续的政策引领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尤其在当前传统汽车产业的整体低迷情况之下,新能源汽车逆势向上,呈爆发式的增长态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国和销售国。

 

借今天这个机会,我就如何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水平谈几点看法。

 

一、要建立有效力、可持续的市场扶植机制。

 

1、调整补贴政策,建立遴选机制和淘汰机制。

 

消费补贴的政策初衷是培育初期市场,实践证明,这项政策是行之有效的,但长期执行消费补贴企业容易患上对政府政策的依赖症,紧盯政策去设定产品,缺乏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的动力和压力。行业容易出现低水平盲目扩张,形成新的产业过剩,因此,补贴政策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调整完善。

 

(1)提高补贴门槛,突出对优势企业的支持。要结合国际、国内产业发展的趋势,尤其是汽车强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情况,在整车安全性、可靠性、一致性,以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标准上,大幅度提高标准。进一步突出鼓励先进、扶优扶强的政策导向,使资金向优势企业倾斜,防止产业过剩和盲目无序发展,达不到标准的企业不能获得补贴。这样可以遏制行业盲目扩张和无序发展,对行业整体发展有利。

 

(2)补贴标准退坡,倒逼企业加快向市场求发展。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无不是在市场中摸爬滚打成长壮大的,特斯拉电动车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找到了一个市场定位,在残酷的竞争中九死一生,求得了生存和发展.现在,它在扩大其他的市场层次。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起步并不晚,现在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方面仍然缺少重大突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对政府补贴政策过度依赖,缺乏十年磨一剑的韧性和创新精神。为解决这个问题,财政部去年初已明确发布,2017年—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16年的基础上下调20%,2019年—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退出,上述政策提前发布,以便企业形成科学合理预期。当前要加强资金监管,坚决打击各类骗补和寻租。

 

我们注意到,近期有媒体报道,部分企业数据造假,骗取财政补贴,形成所谓新能源汽车骗补产业链。当然,新闻总是有制造噱头之嫌疑,我只是引用他们一个说法。我们将由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近日联合发出通知,组织专项检查,对查实的骗补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检查和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造假骗补的行为,不仅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财经纪律,也严重的破坏了市场环境,我们决不手软。通过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对各种骗补和寻租行为给予严厉打击。

 

2、坚持市场取向,建立产业发展长效机制。

 

建立市场化的扶植机制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中长期扶持政策调整的方向。美国加州零排放汽车的政策以及积分交易制度,是特斯拉电动车走向成功的关键制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过去几年里,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大力支持下,财政部一直在努力推进建立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机制,反复论证和研究过多次,已经有成形的思路,这项制度有诸多好处。

 

(1)技术中立。积分交易能够最有效地确保政府在技术路线上的中立性,把技术路线的选择交给市场,政府不干预技术路线,给企业提供灵活性。

 

(2)奖惩结合。相比于财政补贴,它借助市场的力量激励和倒逼企业,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上,可避免部分企业的补贴依赖症和骗补行为。

 

(3)可持续。只要有市场,就会有积分交易,不存在政策依赖性和不可持续性等问题,同时,这项制度也释放了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车的信号,有利于供需双方形成稳定的、长期的预期。

 

我们分析,比起那些排污权交易来说,积分交易制度是比较好监控一些的。排污权交易如果没有对排污有公平一致的测量,以及严格的执法惩罚,就不可能产生相关权益的交易,而汽车积分,比起遍布各处各种类型的排污,监测还是比较容易的,能够建立交易基础的。因此,我们对这些政策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下一步将配合有关部门加快建立该制度,确保财政补贴政策退出后新能源汽车扶植力度不会断档。

 

二、要加快提升技术进步的贡献率。

 

供给侧的改革必须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同时改革本身就是要激发创新,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对增长的贡献,要逐步脱离要素数量驱动形成的惯性和路径依赖。过去几年来我们致力于培育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但技术创新关注不够,基础技术积累薄弱,研发投入的精准度有待提升,政府和企业的研发能力未能有效整合,产业长期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近年来,国际汽车强国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不断加大,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包括材料科学、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制造工艺、制造装备等等。在这些方面,我们的差距也很大。财政政策将加大支持力度。财政部与科技部、工信部以及其他的部委都有很好地配合,特别是中央财政、科技、基金,资金计划、资金管理的改革,这是一项重大改革,几个部门合作的,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定的聚焦,所以要聚焦关键的环节,精准发力。

 

 

第三、要完善消费市场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并不完善,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需要尽快的给予改进,中央财政研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

 

1、支持完善制度、标准等软环境。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监测、牌照申请、运行维护等环节的法律法规严重滞后,产品标准不一,各自为政。下一步,中央财政将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车辆和基础设施标准的修订等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政策和制度环境。

 

2、加快补齐充电、换电等基础设施短板。财政部已经发布了“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补政策,明确对推广应用数量达到门槛的地方给予综合奖补。奖补的门槛主要看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配套政策的情况以及市场开放程度等。综合奖补旨在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引导其采取综合措施,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政府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要创新支持方式,可以采取PPP等方式参与其中,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要引导创新模式,鼓励采用众筹等模式,建设和运营充电的实施,有利于解决充电设施建设成本高、规划不科学的问题。

 

第四、要加快建立充分竞争的市场。

 

刚才说奖补措施,对地方奖补有一个要素,就是要看市场开放程度,要加快建立充分竞争的市场。发展新能源汽车必须有世界格局,只有开放市场才能培育真正的国际品牌,当务之急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要坚决消除地方保护,打破国内市场分割。地方保护是行业数量扩张的根源,刚才说的要素数量扩张性的增长,而不是创新型的增长,这是根源之一。一些地方政府纷纷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对没有在本地设生产厂的企业,设置门槛将其挡在补贴政策之外,倒逼企业在本地新建生产厂,这样下去市场会被分割的越来越小,企业无法形成规模,难以形成竞争力。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必须破除地方保护,近期还将进行专项督查,对搞地方保护的地方政府将通报批评,并扣减有关财政奖励的资金。

 

2、走出去、引进来,充分参与国际竞争。“十三五”时期,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一步开放,消防者选择更趋理性,随着国际知名品牌进入国内市场,自主品牌的竞争压力增大,消极防守不如主动出击,国家鼓励优秀企业加快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支持企业通过设立研发机构销售、并购等多种方式融入国际市场,支持国际技术合作,参与规则制定等。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发达国家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当前我国提升产业质量的重要抓手。经过“十二五”时期的持续政策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形势喜人,成绩可佳,但成绩来之不易,形势依然紧迫,问题还有不少。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责任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扎实工作,争取早日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目标。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更多
近期活动
  • 往届回顾
点我访问新系统
点我访问新系统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加盟代理 诚聘英才 常见问题 留言反馈 投资人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价目表 旧版栏目

中国-深圳 中国风险投资网--风险投资的门户网站 1999 - 2015 中国风险投资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02753号

中国风险投资网法律顾问由广东创晖律师事务所独家提供

versign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网站备案 网上交易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