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的建议对投资的作用
人大闭幕,李总理召开记者会,内容涉及金融经济民生等多方面,解读如下: 1) “货币供应松紧适度,金融首要支持实体经济”——从货币宽松到信用宽松仍是大方向; 2) “去产能、促发展、稳就业之间达到一个平衡”——托底与创新并非两者取其一,而是共同推进; 3) “如果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有创新宏观调控的手段可以稳定经济运行”——政府的安全垫保证当出现阶段性失速风险时能够托底。 “货币供应松紧适度,金融首要支持实体经济”——从货币宽松到信用宽松仍是大方向 关于金融部分,总理表态货币松紧适度,金融首要支持实体经济。我们在2016年年报《渐行渐远的流动性陷阱和资产荒》、20160229微信《再提渐行渐远的流动性陷阱与资产荒》等多篇报告中均强调,中国并非没有需求,但在外占下降的背景下,银行负债预期不稳且资产负债久期错配,因此,政策需要并且已经开始关注信用的“疏浚”问题。无论是2月底再次超预期宣布降准,还是持续通过公开市场以及MLF等工具维护流动性稳定,政策针对银行资产负债两端发力,引导货币宽松走向信用宽松。实际上,从数据来看, 1-2月信贷数据超预期增长且中长期贷款占比明显上升,同时1-2月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贷款占比也有所提升,均指向货币宽松已经在向信用宽松传导。 “去产能、促发展、稳就业之间达到一个平衡”——托底与创新并非两者取其一,而是共同推进 2015年12月的经济工作会议着重提出“供给侧改革”,一定程度上使得市场对于改革预期升温。但我们认为,由于中国正处在一个三期叠加的时点,如果将中国看成一个企业,就好比企业在做二次创业。若要实现二次创业,主要是两点:1)传统行业在新兴行业成型前要稳住;2)要扶持创新行业。实际上,从政策基调来看,政策似乎比市场反映更为理性。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指出:1)定调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2)对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的行业需要做减法,但同时安排1000亿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对产能过剩行业有较清晰的认识,做减法同时稳定就业);3)对于国企改革,强调“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对于国企并不是一刀切,整合和创新并举)(详见20160306微信《2016政府工作:加了多少,减了什么?》)。整体来看,在供给侧改革第一年,仍需摸着石头过河,托底与创新并非两者取其一,而是共同推进。 “如果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有创新宏观调控的手段可以稳定经济运行”——政府的安全垫保证当出现阶段性失速风险时能够托底 转型代表经济压力,中国企业的利润情况虽然好于1998年,但整体上是亏损的,难以实现“V型反转”。但我们认为政府仍然有很多安全垫,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保证当出现阶段性失速风险时能够托底:1)货币政策方面,尽管外占流入放缓,但央行通过降准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长期资金量,同时明显更多地采用了MLF、PSL等工具提升银行负债稳定性,从而为经济转型提供更多长期限资金;2)资金流出压力方面,截至2月份,外储规模为3.2万亿美元左右,每月会有700-800亿美元的债券到期并持有流动性较好的美国国债,仍能应对对手盘风险。实际上,2月外储下降速度也已经明显放缓;3)对于房地产,可以看到尽管库存水平仍处高位(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但近期政策刺激下(刺激力度并未高于2009年时期)房价和销售都有所企稳,指向仍有需求可释放。而实际上,地产新开工以及投资也结束了前期明显放缓的势头。因此,我们认为,政策维稳下房地产短期来看也不具备崩盘风险。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