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让市场配置资源知识
现在东北经济不好,有没有人想过比这更可怕的前景,如果东北经济模式蔓延到全国会怎么样? 东北是资源经济加上国有经济的集大成者,众人羡慕的农业公司是中储粮,最好的油田以前是大庆油田等,最好的汽车企业是一汽。浙江有个汽配重镇是台州,那个地方硬生生无中生有做出了汽配产业链,当地人说除了车壳跟底盘、发动机,其他零配件加起来大致可以攒成一辆车。而长春最让人遗憾的是,即使在传统能源车最火热的时候,也没能形成兴旺的民间汽车产业链。 中国东南沿海是市场经济重镇,民营企业占比很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民营经济根深叶茂,中国经济整体东北化的可能性不大。 但中国经济现在主要的资源配置权还在权力部门手中。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曾在针对宏观经济运行数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5年,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80个,总投资25159亿元。其中,12月份共审批核准32个,总投资5151亿元。包括水利项目1个,总投资30亿元;交通基础设施项目16个,总投资2517亿元;能源项目7个,总投资2494亿元;高技术项目6个,总投资96亿元;其他项目2个,总投资14亿元。 近年来,中国围绕预算法、财政部清理转移支付等的讨论轰轰烈烈,但到目前为止,实际进展算不上很大。 2014年10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了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当时设定的是,2016年基本完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工作任务,但现在各个部门自己批的项目实在还是不少。 为了清理专项财政转移支付,财政部恐怕煞费苦心。2015年2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财政部预算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成绩时表示,中央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不断提高,由2012年的53.3%提高到2014年的58.2%,将进一步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逐步将占比提高到60%以上。同时,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严格控制新设专项。在2014年预算中,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已从2013年的220个压减到150个左右,减少了1/3。 很多时候,融资拐了个弯还在继续。除了人民网(17.63 +4.20%,买入)在A股上市,各地传媒集团厉兵秣马准备在股票市场大展拳脚。目前,已经有几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改制方案已获批,或者提交了方案,正在等待批复。 通过质押再融资,金融晓生在《股票质押专题研究》中的数据显示,中小板与创业板股票质押占总市值比例较高,分别占15%与25%,主板质押集中在医药、计算机和传媒板块中,中小板和创业板集中在计算机、传媒和电子等行业。相应地,资源也如水一样流入这类企业。 有两件事让笔者感触颇深:一是在中部某个县,一个年轻人抱怨父母逼着考公务员加逼婚,你就是在“四大”(事务所)也没用,在当地就得考公务员,才算是稳当职业。 另一件事是某国企高管说,能借钱就借钱、能贷款就贷款,反正又不是我自己的公司,我要发不出工资就打报告,这是社会问题,不是我企业的问题。 这两年,政府补贴什么就有人做什么,补贴新能源车就凭空多了几万辆,跟市场数字对不上;补贴农业就做农业,补贴孵化器就做孵化器,这恐怕不完全是创业热情高,其中一定不乏“政府的钱,不拿白不拿”的案例。 就以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房地产热为例,如果没有低息房贷,恐怕市场又会是另一个样子。政府总体思路当然是希望去库存,而不是让北京、上海和深圳的房价猛涨,但一旦放龙出海,往哪个方向飞就是市场的选择了。 基于这一认识,要避免中国经济整体出现缓慢的“东北化”,就要放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