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开局良好资金都去哪儿啦?
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158526亿元,同比增长6.7%,有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回暖趋势有望延续,二季度经济有望进一步企稳向好。对于一季度经济数据,著名财经分析人士贺宛男也发现了许多有意思的现象,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央行、财政部等公布了一系列宏观数据,加上此前海关、发改委等公布的数据,稍加梳理并加以对比,笔者发现了许多有意思的问题,罗列如下: 一问:一季度开局良好靠什么? 房地产、基建居头功。有关部门一再强调,中国经济主要已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但从数据看,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02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而固定资产投资为8584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7%,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增速,投资均高于消费。在投资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6.9%,增速加快6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增长13.9%,增速加快12.1个百分点;而自筹资金和利用外资等仍为下降趋势,民间投资更只增长5.7%。另一方面,商品房无论是新开工面积(增19.2%)、销售面积(增33.1%)、销售金额(增54.1%),均现大幅增长。财税部门也专门提到,受房地产销售回暖、房地产相关税收增长较快拉动,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回升较多(增10.4%);而中央财政增幅仅为1.2%。事实上,鉴于房地产业几乎是中国唯一一个同时具备产业链长、资金密集、消费和投资功能合二为一、市场化程度较高也是民间资本无障碍投资的行业,尽管当前面临去库存压力,可以预计,整个“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周期内,仍将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发动机和助推器之一。 二问:资金都去哪儿啦? 近一半给了房地产。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93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那么,这6.59万亿的社会融资(含4.67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创单季历史新高,比第二高的2015年一季度高出1.06万亿元),又去哪儿了呢?原来,1-3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1992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包括国内贷款6226亿元(给开发商的),个人按揭贷款4670亿元(由买房人贷款后流入开发商账户),增长高达46.2%;两项合计10896亿元,占一季度贷款的比例为23.33%。另外开发商自筹资金(11740亿元)和其他资金(14007亿元)中也有不少属于“社融”。 三问:居民为何不敢消费? 收入增长难敌税费负担。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9元,同比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低于GDP6.7%的增速)。按去年底13.7亿人口计算,全国居民收入为90680亿元,而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024亿元,即期消费已占去收入的86%,还不包括买房(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金额18524亿元)等大笔开支。收入只够日用开销,这消费又怎么拉动得起来?而同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896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8997亿元,二者合计47893亿元,还不包括单位和个人缴纳的“五险一金”。在居民收入实际仅增长6.5%的同时,一季度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18.2%,令人费解。概而言之,财政收入要占到居民收入一半以上,这是不是消费始终难以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的原因呢? 四问:企业日子同样不好过? 税费较高恐也是主因。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807亿元,同比增长4.8%(1-3月数据尚未公布),而一季度企业所得税6431亿元,同比增长5.5%,这还不包括增值税、营业税等品种。记得央企中石油曾公开承认,中国油价为什么高,就因为48%缴了税。 五问:产业结构真的优化了吗? 统计局有关人士提到,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一季度,第三产业占到GDP的56.9%,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并且形象地说,“中国将来GDP的增长不是看工业的脸色行事,而是看服务业的脸色行事”,而根据统计局公布的第三产业结构,其中金融业(15.9%)、建筑业(6.8%)和房地产业(4.1%)占据很大比重。除此之外,就是餐饮、零售、批发之类。如此的三产结构真的优化了吗?怕还是任重道远。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