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投资网首页 | 收 藏分站 | 融资服务 | 投资人服务 | 加盟代理 | 投资人打假 | 联系我们
中国风险投资网 > 风险投资知识 > 八条理由坚定看好A股可信度几何?

八条理由坚定看好A股可信度几何?

2016年04月20日 11:11    110

 据北京晚报,网红也蔓延到股市。近日有机构将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称为“A股第一网红”,并预测他的“网红”身份可能带来10亿元的估值。

  这个估值从哪儿来,李大霄同志认为在于继续发声,“我不继续发声,那10个亿不就归零。”,当然其中含有开玩笑的成分,但纯粹就是开玩笑嘛!这个只有李大霄同志心知肚明,不足为外人道也。

  继3000点是中国股市地平线以后,李大霄同志继续发布自己观点,8个理由让你坚定看好A股,一改往日短短微博,此次可以说文字要多得多。但从笔者这样一位普通投资者来看,李大霄同志八条理由未免有点笼统,缺少数据,无法支撑其看好股市未来的观点。

  首先货币政策,就中国股市而言,货币政策调整对股市影响缺少一个明确的走势历史数据可以佐证,下调利率或下调准备金就能导致股市上涨,从历次股市表现看,也是缺乏逻辑性,显得较为混乱,涨跌互现,因此单纯以货币政策调整判断后市走势是不很准确的,何况整个金融环境不断变化,利用历史数据判断未来走势也是不科学的,有刻舟求剑之嫌疑。

  如果按照贴现模型预测,估值是无风险利率的倒数,中国股市目前估值是偏高的,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的话,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大约是2.8%,其倒数就是35.7倍,截止今天收盘,创业板中小板深圳成指市盈率分别是80.16、56.91和44.37,都已经严重偏离正常估值水平,只有上证综指市盈率14.26倍,远低于估值水平,但这个估值水平很低就在于银行股拉低所致,其次是券商保险估值较低所致。

  但是银行估值水平很低是有历史渊源的,是有其自身因素使然的,恐怕很难改变。

  从货币政策来说,笔者认为降息空间是很少的,毕竟美联储加息预期始终存在,中国央行降息是不明智的,此其一,其二是3月份CPI高达2.3%,而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1.5%,中国进入了真实负利率时代,一旦再次降息,负利率将更加严重,搞不好会引发存款搬家,导致通胀难以控制。从降准来说,空间依然存在,但央行开始构建利率走廊,货币政策就显得矛盾,一方面认为降准会导致货币贬值预期增加,另一方面又想通过降准构建利率走廊降低低利率水平,降准空间是不太好预测的,与美国加息预期高度相关。

  从降息空间封杀到降准空间打开,理论上有利于银行走强,但银行走势不仅仅取决于货币政策,而取决于市场投资习惯和资金面是否充裕。不良贷是否来到转折点。目前看资金面依然不充足,不良贷未到转折点,无法引导银行全面走强。

  二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股市走势相提并论,未免牵强,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投向于基础设施建设,这需要大量资金配套,也就是需要银行信贷和债券资金支持,是可能加剧市场资金面紧张的,尽管中国政府将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3%提高到3%。这将使中央政府的预算增加约6000亿元人民币,增加6000亿元投资额度,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对经济拉动作用不大。对过剩行业影响不大。也就很难传导到中国股市。

  按照笔者观点,积极财政政策与货币宽松政策存在一定矛盾之处,既然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那么货币宽松政策就会受到某种抑制,何况积极财政政策与股市根本就是两码事。

  三是直接融资比例,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成为股市走好的利好,似乎更是牵强得很,当然管理层为了加大直接融资比重,有可能会采取一些积极的股市政策提振走好,但既然提振股市是为了加大直接融资比重,那么股市的宿命也就天注定,上涨是为了更好更多的新股发行,股市依然是一个承担经济发展重任的工具,前期社科院的金融蓝皮书就对这一做法警示了风险,积极股市政策让股指涨得越高摔得也一定越惨。

  从证监会对券商杠杆指标的调整与澄清来看,笔者认为基于15年股指运行暴涨暴跌,证监会依然心有余悸,不会采取过激措施提振股市,而让股市充满动荡,更为关键的是中国股市整体估值依然严重偏高,积极股市政策就是制造新的泡沫,最多是采取温和措施防止股市暴跌,稳定在一个区间内运行。

  中国股市之所以涨不起来,就在于市场担忧新股发行随时可能加速,因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一项国策,而新股堰塞湖越来远大,发行压力越来越重。因此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不应该成为股指上涨的利好,要说利空未免惹人讨嫌,不说也罢。

  四是发行速度,确实现在新股发行速度明显趋缓,但这是迫不得已的做法,如果新股延续快速度,每天一家或者更多,中国股市运行就不是现在这种格局,上证综指一定会在3000点一下跌破婴儿底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但是在中国股市新股发行慢下来,并不代表股指会涨起来,在一个较为弱势的市场,新股发行一旦加快,股指一定会出现明显调整,而新股发行速度是不可能较长时间维持一周三家水平的,这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政策导向是相矛盾的,新股一定要加速。新股至于会加大到何种规模,与指数运行高低有一定关系,目前看,管理层心目中指数点数尚不明朗。但在这个点位上涨千点难度是非常之大的。

  所以股指走的也是非常犹疑不决,下跌怕出利好,上涨怕出利空。

  五是外资流入的速度,李大霄同志并没有列举具体数据作为支撑,所以根本不具有说服力,即使有明显外资流进,其短期行为还是中长期行为也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如果只是短期抄一抄底部,博取短期收益,那么对股指运行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反而会加大股指波动,很多沪港通资金也学聪明了,抄一把底就立马跑路,落袋为安,这等于是割中国投资者的韭菜,这样的流进对股市有何益处可言,如果是中长期投资行为,才会对中长期走势产生积极作用。这个资金流入中国从何时开始,量又有多大,资金量流进很小,根本没有任何作用可言,如果是在近段时间流进,量有较大,那么才有参考意义。

  作为财经论者,任何论断都需要数据作为支撑,而不是仅靠个人臆断来猜测。当然也可能是限于文章篇幅,李大霄同志不能详细列举数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就外资流向而言笔者查阅不到具体数据,但是今天金融界有一篇文章专门予以论述,与李大霄同志的观点截然相反,笔者自然无法证伪,但是作者身份较为特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博士,想必数据较为可靠,张明博士从2015年第四季度国际收支表进行详细解读发现,2015年全年中国的资本流出规模创下历史之最;无论是股权投资还是债券投资,其资产方与负债方都出现了逆差;中国居民对境外提供的信贷处于收缩状态;跨境信贷领域的外资外撤仍在加剧。2015Q4的证券投资项,与Q3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股权投资的资产方由24亿美元的流入转变为95亿美元的流出。2015Q4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是,无论是股权投资还是债券投资,其资产方与负债方都出现了逆差(流出)。

  16年以来,人民币走势一波三折,但市场做空人民币的趋势好像没有大幅减少,资金流进恐怕不是很现实。如果李大霄同志要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话,需要提供大量数据来证明。沪港通资金是有流进,但扣除南上资金净流进资金并不多,波动也较大,不能成为一种重要依据。

  今天早上媒体披露另一则新闻,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若任何合格境外机构(QFII)在取得投资额度后一年内使用率未达到60至70%,则中国外汇监管机构可能缩减其投资额度;外管局同时也在检讨及确认所有现有QFII额度使用状况,预计将在6月完成清理。按照笔者理解,说明外资强烈看好后市是有一定疑虑的,如果强烈看好后市,额度一定会用足,而不是留下很多。需要管理层督促买进股票。

  六是比较大的像养老金、社保基金、险资、企业年金的入市速度都在加快,这个同样缺数据来证明,社保基金是有建仓迹象,但规模不大,只有数亿元资金,而且是在两会期间,很难说清楚进场动机,速度加快是指政策制定加快,还是资金进场建仓加快,李大霄同志也没有说清楚,如果只是政策加快这并不代表资金进场建仓加快,对股市意义不大,因为这部分资金进场目的不是救市而是达到增值目的,因此不会选择一个高估的位置进来,而是会选择一个相对低估的位置进来,只有这部分资金大大加快建仓速度,才说明他们看好后市,只是政策加快的话,并不代表他们看好后市。

  李大霄同志认为, A股有史以来,起码没有见过国家队如此深度地介入市场。1万多亿的国家队进入市场,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底气。国家队深入介入,对市场的看法是不是应该偏乐观一些呢?李大霄同志并没有明确说明国家队资金是何种资金,是公募基金,还是证金公司救市资金,还是加上梧桐树资金,因此笔者觉得这样的说法根本就是无法判断,证金公司资金早就进来,根本没有任何指导意义,梧桐树持仓如果是债转股划拨,也不具有任何意义,他们都不代表看好后市,如果是指上面说的养老金等,他们进场只是纸上谈兵,也不具有参考意义。

  七是深港通就是利好吗?不一定,因为中国投资者更喜欢炒作题材股小盘股低价股,而外资则相对看好大盘股,即使开通深港通,对中小盘股票并不会带来利好,相反的是热爱炒作的资金可能会更多南上到香港炒作香港市场的仙股。有论者认为:“内地中小创依然处于“慢熊”消化高估值的通道当中,深港通不会改变其本质,投资者不宜有过多希望。”对上海主板市场而言,沪港通已经开通,再开通深港通影响几乎没有。

  至于MSCI,尽管市场预期六月份加入预期加大,但也不是板上钉钉,现在就开始炒作,未免太早,何况即时加入MSCI,外资也不是雷锋,来给中国投资者抬轿让我们解套从而套牢他们自己,他们都是世界顶级专家,一定会选择合适时机进场。

  8是大宗商品。大宗商品走势较为复杂,但牛市恐怕没有,因为美元指数处于相对强势,而过剩产能无法化解,世界经济总体不振,需求下滑严重,价格上涨趋势性难以持续。

  中国钢铁煤炭有色玻璃等行业基本面改观一个字难。炒一把供给侧改革和债转股无可厚非,但要说中长期介入,收益水平笔者不敢恭维。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更多
近期活动
  • 往届回顾
点我访问新系统
点我访问新系统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加盟代理 诚聘英才 常见问题 留言反馈 投资人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价目表 旧版栏目

中国-深圳 中国风险投资网--风险投资的门户网站 1999 - 2015 中国风险投资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02753号

中国风险投资网法律顾问由广东创晖律师事务所独家提供

versign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网站备案 网上交易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