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投资网首页 | 收 藏分站 | 融资服务 | 投资人服务 | 加盟代理 | 投资人打假 | 联系我们
中国风险投资网 > 风险投资知识 > 央行财政部角色大换位

央行财政部角色大换位

2016年05月29日 07:23    110

简单地说,就是央行的货币政策要靠后,财政部的财政政策要上前。如果你是一个认真学习过经济学理论的人就应该知道这一点,所谓的宏观调控,政府部门可以使用的工具并不多,真正强大而有效的也就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种,玩不出什么花样来。

 

为什么说正在发生这种变化呢?

 

5月26日,市场上有这样一则消息,称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表示,为了稳定市场被动注入流动性属无奈之举。在一份《2015年以来稳健货币政策主要特点的回顾》中,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表示,2015年年中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两次快速下跌。第一次是6月中旬以后股市大幅下挫,为防止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人民银行及时采取了降息措施,并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使M2增速有所加快。从全球来看,这种为稳定市场而被动注入流动性的做法虽属无奈,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既然表态是非常时期的无奈之举,自然就会有非常回归正常的举措,所以这个报告还表示,“货币信贷月度数据出现一些起伏波动是很正常的,观察货币政策稳健性不能仅看个别月份,需要看几个月乃至一年平均、整体的情况才能判断。随着春节因素消除和股市逐步趋稳,货币信贷增速最终还是会回来。”

 

而“由于应对去年年中股市波动使当时M2基数大幅抬高,因此未来几个月M2同比增速可能还会有比较明显的下降;当然,这主要也是基数效应在干扰同比数据,并不代表真实的增速,随着基数效应逐步消失,M2增速将回归正常。”对这样的一份报告,市场的分析结论也很简单,那就是央行今后一段时间是要真正操作稳健的货币政策了。从紧不至于,但是继续放水就不要再指望了。为什么这样?很正常。因为央行的货币政策本来就是大水漫灌,干旱的时候该灌溉也得灌溉,没有灌溉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效果就不一定好了。

 

看过了央行,再来看财政部的新思路。在财政部网站上5月27日挂出的来源是《人民日报》的报道“置换债券不会挤出民间资本”中,明确提出了“政府可以阶段性加杠杆,支持企业逐步去杠杆”。

 

出现在这则报道中的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我国政府债务仍有一定举债空间。为落实中央‘去杠杆’的改革任务,政府可以阶段性加杠杆,支持企业逐步去杠杆。”

 

这位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以国际通用的债务率指标衡量,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9.2%,低于国际通行警戒值。”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适度加大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是政府依法规范加杠杆的重要举措,可以避免全社会债务收缩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随着全社会的杠杆水平逐步下降,政府的杠杆也可以逐步释放。

 

什么意思?就是财政部要在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的时候稳住经济,思路很明显,全社会的杠杆水平要降下来,首先货币放水要管住,不要再加杠杆,不加杠杆的时候要稳住经济,可以用政府加杠杆的办法帮助企业去杠杆,企业去了杠杆活下来了,最后经济整体局面向好的时候,政府加上去的杠杆再自然降下来。

 

这里面有两个细节值得玩味。

 

第一个是货币杠杆的确很难区分好坏,放出去的水,会到有生命力的企业,也会到产能过剩本来就该被市场淘汰的企业,更有可能是不去实体经济,去了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你不能强求这些央行办不到的事情;但是政府的杠杆去替换企业的杠杆,就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定向是实业,其次甄别是不是过剩的行业,都可以比货币政策做得更好。

 

第二个是准确地认识到全社会的杠杆不能一把降下来。其实,最好的降杠杆的时间应该是经济的上升期,下降期硬是要降杠杆,很容易就把整体经济搞死了。既然政府承担杠杆的能力还有空间,企业的高杠杆已经难以维系,用大杠杆去换小杠杆自然是可取的。简单说,就是政策的承债能力和信用都更好,先把杠杆置换出来再说,既然真正的去杠杆一定要等到经济回暖,那么政府先承担这个杠杆反而更安全。

 

所以,对于宏观调控的大转换,央行和财政部的角色换位,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关注和研究,这是一步不得不下的好棋。

 

对于资本市场的泡沫而言,该破的就得破了吧。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更多
近期活动
  • 往届回顾
点我访问新系统
点我访问新系统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加盟代理 诚聘英才 常见问题 留言反馈 投资人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价目表 旧版栏目

中国-深圳 中国风险投资网--风险投资的门户网站 1999 - 2015 中国风险投资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02753号

中国风险投资网法律顾问由广东创晖律师事务所独家提供

versign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网站备案 网上交易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