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发展战略稳定
中俄两国领导人发表《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关注国际和地区的战略平衡与稳定,提出了构建全球战略稳定的新思维和新框架,对于推动国际关系多极化和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战略稳定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在安全领域,战略稳定理论又称经典军备控制理论,指的是冷战时期美国苏联两国就处理战略武器问题而形成的一套指导原则和安排,其现实基础是美苏的战略核均势,理论基础是“相互确保摧毁”理论。 战略稳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冷战时期国际社会签署的一系列有关军备控制的协议和条约,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美苏双方就限制核军备竞赛而签署的协定和条约,如《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定》、《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中导条约》等。二是国际社会为防止核武器扩散而签署的条约,包括《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等。总体来讲,虽然这些协定和条约有美苏谋求核优势地位的考量,但美苏通过建立战略稳定,形成了一个制约军备竞赛(尤其是核军备竞赛)和防止核扩散的国际制度,因此这一时期的全球战略稳定虽然是一种消极的战略稳定,但对于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核扩散乃至核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冷战结束后,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的解体使得冷战时期战略稳定的政治基础即美苏两极体制不复存在。此外,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促使大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以应对新的威胁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大国间的战略稳定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然而,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的做法对新形势下构建全球战略稳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001年12月,美国宣布退出《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对国际军控与裁军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2011年11月底,美俄关于导弹防御的谈判宣告破裂,这表明基于美苏战略稳定的传统战略稳定框架已难以为继。究其原因,在于美国并不甘于自身具有很大优势的战略平衡,而一心谋求获得军事优势地位。近几年,美国计划在欧洲部署“岸基宙斯盾”系统,在亚太地区部署或计划在东北亚部署“萨德”系统,严重威胁了中、俄等域内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 以上说明,国际社会急需建立一种新型的战略稳定框架,推动大国之间增强互信,降低发生危机与冲突的可能性,并建立机制管控安全意外与危机,从而营造良好的全球安全环境。 中俄构建新型全球战略稳定的基本内容 中俄双方认为,目前破坏全球战略稳定体系的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个别国家和军事-政治同盟谋求军事和军事技术领域的决定性优势而导致军力增长失控。其次,这些国家和联盟拒绝讨论削减和限制保障其拥有决定性军事优势的武器,单方面发展并在世界各地部署战略反导系统。再次,外空武器化和将外空变为军事对抗区域的威胁正在上升。最后,非国家行为体为实施恐怖活动和暴力极端活动获取化学和生物武器的危险性不断上升。 冷战结束后,多极化和全球化日益成为国际关系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国际政治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建立新的全球战略稳定框架势在必行。在此情况下,中俄关于构建新型全球战略稳定的设想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第一,应当扩大战略稳定概念的外延,反映当代战略问题的广度和多面性。 战略稳定是军备控制尤其是限制核武器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一个纯军事的概念。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安全的范畴极大拓展。在此情况下,中俄双方认为为实现扞卫和平和安全的目标,应当从更宽、更广的视角,将战略稳定看作国际关系的状态。 第二,完善构建全球战略稳定的国际法基础,在政治上强调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中相关宗旨和原则在战略稳定中的核心作用,反对干涉他国政治生活。 第三,强调军备控制是加强国际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手段。中俄认为在军事上应当削减军备,反对军备竞赛和军事对抗,主张通过积极和建设性对话解决分歧,增进彼此互信与合作。 中国构建全球战略稳定的实践 第一,在世界政治新形势下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安全是和平与发展的前提,也是和平与发展的保障。冷战结束后,世界和平不仅面临来自战争、冲突、军事对抗、军备竞赛等传统安全的威胁,也面临来自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极端宗教主义以及环境污染、跨国犯罪、粮食安全等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安全的扩大要求安全思维和维护安全方式的更新。在此背景下,中国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寻求实现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 关于地区安全,2014年5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举行的亚信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在地区安全领域,中国是亚洲安全机制的重要参与者,中国是上合组织的重要成员国,长期致力于上合组织的发展。此外,中国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和亚信峰会等地区安全对话机制。 第二,在大国关系中践行新型大国关系。 2012年,习近平访美期间,提出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其内涵包括:“不冲突、不对抗”,即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相互尊重”,即尊重各自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合作共赢”,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 以中俄关系为例,在构建中俄大国关系理念引导下,中俄双方成功构建了不冲突、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大国关系,“结伴而不结盟”的战略伙伴关系对构建新型全球战略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倡议,夯实全球战略稳定的经济基础。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倡议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推进,将进一步夯实全球战略稳定的经济基础。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