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成经济运行“反向指标”
M1是由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等组成。搁在以前,M1的高速增长往往意味着经济上行,因为企业需要资金用以支付、结算、投资等活动,所以会把大量资金放在活期存款上。但今朝不同往昔,如今M1的高增长显示的是企业投资动力不足、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息差收窄、资金被过剩产能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大量占用导致无法顺畅传导至实体经济活动中。目前M1增速的不断推高与经济基本面背离,已成为经济运行的“反向指标”。
M1持续数月的高增长再次引发了市场对流动性陷阱的担忧。通俗讲,流动性陷阱就是利率降到极低,比如零利率或负利率,货币仍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居民、企业宁愿持有现金也不愿将资金用于实体经济活动。但对中国来说,即便降息的边际效应在递减,贷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流动性陷阱。
但中国确实有陷入流动性陷阱的苗头,或者说是准流动性陷阱。对企业来说,这一特征更加明显一些。由于投资回报率较低,企业投资意愿减弱,把大量资金留存活期存款,这与当前实体经济中制造业投资和民间固定投资增速下滑同步。也难怪央行官员把中国版的流动性陷阱称作“企业的流动性陷阱”。以房地产行业为例,今年上半年房地产销售端表现强劲,同比大增42.1%,但房地产投资端依旧相对低迷,同比增长6.1%,导致开发商存款积累。
实体企业的经济活动才是真正反映经济的晴雨表,经济下行期,企业盈利大规模变差,投资风险加大但收益走低,这会加剧企业的谨慎观望态度,这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会收效甚微,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强化。正如有专家所言,企业流动性陷阱实则也是一种“不确定性陷阱”,是对行业发展和经济增速前景的迷茫与不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要避免企业在流动性陷阱中越陷越深,除了要有强力的稳增长信号和措施“托底”外,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产业、新经济的集聚形成,才是实现经济转型的正道。不过,这并非一朝一夕的易事,M1的高增长趋势仍将延续。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