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与整合
产业创新与整合 外国企业家聚在一起讨论的是行业、产业未来格局,而中国企业家聚在一起讨论最多的还是政治或政策问题。所以要进一步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崛起时,一定伴随着革命性的技术、产业的出现,比如英国的蒸汽机和纺织业,德国的化学工业,美国的汽车、电子通讯、IT业。不创立新产业的国家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世界经济强国。 但新产业的创立不能靠政府投资。把握市场趋势不是政府官员的特长。曾经有地方政府花费巨资引进录像机生产线,结果产品还没下线,市场上已经把录像机淘汰了。更别说政府投资里隐藏着大量的贪污、浪费、造假的机会。 除了开发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第二个转变,是从低成本优势到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低成本还能维持多久?过去三四年,北京保姆的工资几乎增加了一倍;沿海地区也出现了“民工荒”。人工成本上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如何维持?这就需要创新,生产更高附加值的产品。 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如何?在中国国家专利局授予的全部专利中,大致分三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是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硬指标,另外两类专利多少有点“花拳绣腿”。 从企业被授予的全部专利中发明专利所占的比重来看,2006年,外国企业的这个比重是74%多,中国企业的只有11%多;从整个时间序列来看,外国企业的这个比重远远高于中国。中国的很多专利完全是为了评比、评奖而设立的,技术含量和商业价值微乎其微。 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领导人一两句话就能决定的。教育体制尤其重要。没有文艺复兴后的启蒙运动形成的科学、理性思维,就不会有西方世界的崛起。中国的教育已经有不少进步,但意识形态的影响还是太大,对人的思维控制太多,而且教育体制效率太低,一定要大变革。 是从企业数量增长到产业整合。大致上,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中小新企业的不断增加。这次危机后,中国可能要经历从企业数量增长到企业规模扩大的转变,行业并购(包括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会形成新浪潮,产业集中度也会大大提升。 西方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跨地区、跨国企业的大规模出现多是在危机之后。人死了是彻底没了,企业死了,是资产重组,使资产变得更有效。国家要调整政策,靠贷款救企业不是办法,该破产的就让它破产,这样真正优秀的企业才能成长起来,成为经济的推动力量。 产业的升级换代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要靠企业家去发现。市场的好处在于,总能挑选出能够预见未来趋势的企业家,使他们成为新产业的领导者。中国企业家需要努力看清,什么样的技术能对未来产生决定性影响,什么样的产业能在未来引领经济的发展。 但很遗憾,他们还要花费太多精力在非市场、非技术方面,外国企业家聚在一起讨论的是行业、产业未来格局,而中国企业家聚在一起讨论最多的还是政治或政策问题。所以要进一步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