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工厂的股票购买要警惕
带工厂的股票购买要警惕 世界上的工厂有两种,一种是自有品牌,另一种是贴牌生产。 中国也有很多“知名品牌”,他们的命运能经得起别人的冲击和自己的胡来吗?经得起大股东或者市政府的折腾吗?品牌的建设需要经验,更需要一个长期的态度。公有制与品牌建设是有根本性矛盾的。其实,从总体上讲,他们的命运都很不乐观。虽然历史的长河会永远流淌,人类永远会需要家用电器,或者服装,或者玩具,或者食品饮料,或者汽车,或者通信设备;可是股民买股票,要考虑的则是毛利率、产品的生命周期及股本回报率的问题。 近十年,全球制造业名牌公司倒闭或者盈利大减、市值大减的例子不胜枚举。大家想想美国赫赫有名的三大汽车公司的处境,再想想家电类、通信设备类或者服装类巨头们今天的处境吧。 世界上有千万种工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需要大量资本支出,还要不断做研发,原材料价格莫测,而制成品价格更莫测。 品牌很重要,但十分脆弱。可以说最实在的是利润,特别是现金流,而且是源源不断的现金流。相比较下,品牌既不一定经得起别人的竞争,也经不起自己的折腾和胡来。 未来几十年,世界的工厂还会继续往中国迁移,因为中国劳动力便宜,土地便宜,环保标准很低,地方政府竞相提高税收优惠。 很难讲世界工厂的大迁移对中国人民有多少好处,可这是“世界经济大合作”不可阻挡的潮流。当A工厂发明了一个做特种面条的诀窍时,30个工厂马上可以隔一个星期便隆重推出类似产品。我们自以为聪明和能走捷径,但长期来讲是害自己的,因为对知识产权保护得不好,就没人有动力去花时间和钱做研发。中国需要一个制度,让发明了新东西的人把钱赚够。 我们要分析的,是一个行业能否站得住、周期如何、某个企业在行业中具体的位置以及公司治理。至于那些财务数据,我认为则比较次要。 美国股市有一个坏习惯,分析员要对每个季度的盈利做预测,企业也几乎都提供季度盈利的指引,股价也随季度业绩好坏而波动。可是,任何企业的业务都是有季节性,或不均匀性的,为什么那么多企业的季度业绩都“平稳向上”呢?难道这些企业管理层的驾驭能力真的是如此高超吗?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