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耗资上千亿进口PX
"受累于舆论压力和产能瓶颈、原料不足等多重因素,我国芳烃(主要是PX)产业发展仍然难以取得长足突破,目前对外依存度接近60%。"11月29日,在上海举行的某个小范围的芳烃技术创新与原料多元化论坛上,来自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的孔德金博士做出了如此感叹。
PX属于芳烃的一种,是英文P-Xylene 的简写,学名对二甲苯,是化工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原料之一,常用于生产塑料、聚酯纤维及薄膜等。但在我国,出于保护环境和人身健康等考虑, PX一度被妖魔化,此前曾爆发多起民间抗议兴建PX项目事件。
现实中,中国每年都要耗资上千亿元用于进口PX。其中,2014年我国PX进口总量为997.27万吨,同比增长10.16%;2015年的进口量则激增至1164.89万吨,同比增幅接近17%。"一块数千亿元的蛋糕,没有人会视而不见。"一位来自山东地炼的企业人士称,PX产能的多少,一方面取决于芳烃原料——石脑油的多寡,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技术突破,他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称,眼下,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及延长石油、陕西煤化等多家央企及地方能源巨头,都在采取多种举措谋局PX市场。
2015年的国内PX产业可谓大事不断:先是位于福建漳州古雷的腾龙芳烃发生爆炸导致装置停车,再是大连福佳年度检修之后装置变故不断,外加部分其他装置检修周期拉长等,致使当年国内PX项目整体开工率仅维持在了61.54%的较低水平;而当期下游PTA(苯二甲酸)工厂整体运行稳定,对PX需求良好,致使国内PX市场缺口进一步扩大,进口依存度上升至57%。
在此背景下,如何使得我国PX产能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便成了以两桶油为主力军的生产厂商思考的命题。
"目前,我国PX 60%以上的产能掌握在两桶油手中,而就民营企业看,漳州腾龙、大连福佳及青岛丽东是主要力量,如果把2015年年底投产的宁波中金石化的PX产能也计算在内,全国PX总产能也不超过1400万吨。"参加了上述会议的一位沪上化工行业人士表示,产能和产量本身是两回事,乐观预计2015年我国国产PX总量超过1000万吨,叠加上当年1164.89万吨的进口量,2015年我国共消耗PX约2200万吨。
PX热潮缘起于2011年以来的PTA产业热潮。彼时,我国PX对外依存度仅为44%,但一夜间,国内PTA产能急剧放大,作为PTA原料的PX成为紧俏产品,开始一货难求。
此后,包括前述的几家民营PX项目开始纷纷立项上马,特别是宁波中金石化,其母公司荣盛石化(14.410, -0.31, -2.11%)是国内最大的PTA厂家之一,在PX价格一路狂飙的倾轧之下,后者也不得不向上游拓展,挺进PX产业。
数据显示,2011年时,我国PX产能约700万吨,自给率为56%;2012年PX产能已攀升至900万吨,2013年攀升至1083万吨,2014年攀升至1222万吨,而2015年已接近1400万吨。但同期,PX下游PTA的产能扩张更加迅猛:据统计,在2015年底,我国PTA总产能已达到4700万吨。
中国石化(5.500, 0.23, 4.36%)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骆红静表示,尽管全球芳烃产业过剩的趋势没有改变,但由于我国PX项目开工率下降等因素,预期未来PX产业仍将保持相对高速的发展态势。骆红静称,目前全球的PX资源都在瞄准中国市场,特别是韩国、日本及中东地区的PX资源相对丰富,外加考虑中国PX自给率提升,不排除因为中国力量让全球芳烃供应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可能。
"很多人不懂PX,一提PX就害怕,其实完全可以从化学原理甚至物理原理上,把PX进行分段拆解。"前述不愿具名的山东地炼企业人士称,PX提纯自混二甲苯,而混二甲苯的原料主要是石脑油,因此,石脑油的产能决定了我国PX产能的大小。
从目前看,我国的芳烃主要来源于催化重整和石脑油裂解,特别是石脑油裂解,受制于可利用石脑油资源的多寡,很多大装置的PX产能因此很难放大。来自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研究院的徐亚荣指出,正是受制于此,包括乌鲁木齐石化在内的很多企业正在研究煤制甲醇制芳烃的新路径。乌鲁木齐石化拥有目前我国仅有的两套百万吨级PX之一。
徐亚荣称,乌鲁木齐石化百万吨PX装置目前每年副产32万吨的苯,若这一中试装置能够成功,将为苯资源就地转化探索出全新的路径。
现实中,中石化拥有我国最大的石油炼化产能。但眼下,国内柴油消费及需求开始进入平台期,预期未来会下降。获得了多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孔德金博士表示,正是在这一趋势下,中石化开始探索用柴油制芳烃,部分装置目前已经实现了利用柴油生产混二甲苯的突破,预期这一方式将成为PX增产的新路径。
而在陕煤化技术工程中心的刘弓看来,采用甲苯甲醇制芳烃的路径已完全成熟。其透露,在今年9月,该公司就这一技术的应用,已经与中部某省的企业签署了技术许可。刘弓认为,此类技术跳出了传统的石油化工,进一步强化了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紧密结合,同时拓宽了聚酯产业提供PX和烯烃原料的新路径。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