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发生了令人刻骨铭心事件
与相对不够透明的银行间市场相比,普通投资者对交易所资金的感受更为直观——只要打开任何行情软件输入204007等指标就可轻松浏览。近一段时间来,以7天期国债回购利率为代表的资金价格中枢整体抬升,加之股票市场12月以来连续震荡下行,因果互为关系作用下,造成了一种资金紧张的"假象"。 之所以说"假象",是因为体量更庞大、更有代表意义的银行间货币市场并没有感受到多大的寒意。当前来看,DR007(2.480, 0.00, 0.00%)等跨年资金利率,目前处在2.6%左右,与2013年年中的"钱荒"、2014年末的资金大幅持续收紧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至于央行密切关注以及作为调控指标的DR001(1.260, 0.00, 0.00%)等隔夜利率,目前仅在2.0%附近,近4个交易日竟不涨反跌。 但说完全没有"钱紧",那又是掩耳盗铃。毕竟在今年12月中旬,交易所资金连续六七个交易日上涨,尤其是受到"萝卜章"信用风险事件的冲击,几乎全类别的资产价格出现暴跌,金融产品"双杀"、"三杀"等现象屡见不鲜。不过据了解,在行政力量的强力介入和干预下,有关压力已得到明显缓解。此前大型国有银行集中赎回货币基金所造成的恶性流动性循环,现在基本已偃旗息鼓。 为什么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会有如此大的差异?除了前者行政力量可直接触达这一原因外,后者市场"股债资金同室操戈",以及个人投资者的分散性容易加剧趋势等,也造成了资金需求结构性失衡以及价格偏离合理水平。 这表明,当前市场的资金面紧张程度并不高。尤其是,交易所市场回购利率攀高往往具有欺骗性。昨日的7天国债回购利率,下午2时快速冲高至8.9%,而接近下午3时收盘时,却又迅速坠落到5.4%附近。类似的情况在本月至少出现过4次。 虽然说"钱紧"状况存在一定的迷惑性,但至少在舆论层面以及在具体金融资产价格上,这一预期已得到充分体现和兑现,因此这又是一个必须直面的真命题。以前面阐述到的央行监控指标"银行间隔夜利率"为例,其之所以仍在较低位置运行,就是因为央行一直在密切监视它,一旦该价格向上突破某一水平,就立即会有"弹药"被输送到相关机构,这一输送渠道包括公开市场以及各种定向手段等。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