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风者与追风者 这是共享经济创业一定会成功的秘籍
实际上,滴滴、OFO、摩拜等是伟大的创业公司,同时程维、戴威、胡玮炜等也是幸运的创业者。因为即便没有他们存在,市场中也必然会出现同类的其他公司,只是可能不叫滴滴、OFO、摩拜了,他们只是快人一步的抢走了“天时”。 在风口上寻找机会是很多创业者喜欢做的事,但真正选择在风口时机创业而获得成功的公司并不多,诸如滴滴、饿了么、OFO、摩拜等,我们以为他们是风口上的幸运儿,实则他们不是追风者,而是造风者。 共享经济的造风者:快人一步,踩准时机 这两天金沙江创投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表示,在他们看来,“风口”其实一开始并不存在。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金沙江创投有点傲娇,投了滴滴、饿了么、OFO大获成功之后就有点洋洋自得了。可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当我们真正去研究这些在风口之上获得成功的公司时,很容易会发现,像滴滴、饿了么、OFO等他们并不是追风者,而是名副其实的造风者。 最近我也加入了共享经济创业阵营,每天除了正常思考项目市场战略和策略之外,也在研究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共享项目的发展轨迹。对比来看,滴滴和OFO或者摩拜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在最初的成长时并没有市场风口,从不被大多数人看好到成为市场宠儿,他们在自我证明的过程中才逐渐形成了我们口中所讨论的风口。 作为共享经济的两大造风者企业,他们在从无到有的市场环境中证明了自己,分别带来C2C和B2C两种不同性质的共享经济逻辑,并且引爆了舆论、资本和创业市场,他们是现象级的创业项目。成为这种现象级的项目有几个必要的市场条件:第一,覆盖用户量足够多;第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第三,市场配套环境成熟;第四,市场上有雏形产品。 实际上,滴滴、OFO、摩拜等是伟大的创业公司,同时程维、戴威、胡玮炜等也是幸运的创业者。因为即便没有他们存在,市场中也必然会出现同类的其他公司,只是可能不叫滴滴、OFO、摩拜了,他们只是快人一步的抢走了“天时”。 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会推动社会和市场不断向前,在如今互联网创业大热的环境下,有无数的人都在寻找方向和机会。OFO和摩拜几乎同时出现,不是谁抄袭谁的创意,而是移动互联网市场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共享单车是“呼之欲出”的产品,如果没有OFO和摩拜,再晚不了多久肯定会有其他创业者做出来。再往前看当年的滴滴和快的也是如此,市场中这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当然,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这里只讨论的是“天时”,谁先抢下“天时”,谁就更有可能获得成功,当创业公司占据了天时,快人一步抢占了先机后,就会有资本加入进来推着他们继续往前走。所以,如果说滴滴、OFO、摩拜等是造风者,那他们背后的资本就是鼓风机了。 共享经济的追风者:顺势而为,借势上位 想成为造风者非常难,当一名合格的追风者也不容易。追风者是建立在已有风口基础之上的创业项目,但在追风的项目中也有不同的类型,有的是模仿与跟进,例如在共享单车领域有了摩拜和OFO之后,又出现了其他众多的共享单车品牌;有的是移花接木借势市场热点,例如共享单车之后,出现了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洗衣等等诸多共享项目。 对于追风口的创业者而言,顺势而为的跟着风口走,要比快人一步的抢夺天时更容易获得融资和媒体关注,毕竟在风口出现时,舆论和资本早已聚集在风口之上。在互联网创业浪潮中,也一直存在着媒体和资本驱动的创业群体,哪里有媒体关注,哪里有资本聚集,哪里就会涌现出更多的创业公司。 当然,这也不能算是投机取巧,而是更加短平快的创业选择。借力风口,顺势而为,有些原本很难做的事情会突然变得简单,一方面,资本加入进来,创业公司有钱了之后确实能解决很多问题;另一方面,风口期市场环境也要更加积极,媒体的报道和用户的关注,可以快速将产品推向更大的市场范围。 例如,共享篮球,实际上很早就有媒体报道过有这类项目存在,但当时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因为大部分人都不看好这个方向。当初共享篮球也是被略带戏谑的口吻在社交媒体上引爆的,可谁知竟然有资本快速向这个项目投资了千万,以致现在舆论媒体频繁的拿共享篮球作为共享领域的典型案例。所以说,这就是追风口的好处,当处于市场焦点时,有更多获得投资的机会。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的市场情况不也是如此么?在短时内吸引了大量的资本聚集和媒体关注,诸多公司都拿到了投资。风口来临时,资本就是如此疯狂,有些创业者只需做投其所好的事情,很容易就能获得投资,例如共享雨伞也有资本在加注,前不久接连有三家共享雨伞的项目获得投资。这里并不是否定共享篮球、共享雨伞等项目,他们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市场需求,但如果没有风口的作用力,资本根本不敢轻易加入到这两类项目之中的。 共享经济的起飞者:做好准备,飞的更高 造风者有造风者的艰难,追风者有追风者的不易。如果是造风者,主要困境在于前期获得资本、媒体和市场的认可,一旦突破了这个难关,造风者可以扶摇直上。如果是追风者,前期获得投资相对容易很多,主要困境则是短期内会聚集大量的效仿者使得在业务尚未稳定时就进入到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状态。前两天我写了一篇《共享经济风口上的创业者,需如履薄冰般》的内容,就讨论过这个问题。 我们看,在共享单车引导的这波B2C共享经济风口上,飞的最高的两类项目是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前者是具有时代意义的造风者,自然飞的最高,而后者在普遍遭受质疑的情况下仍在短时间内受到了资本的大力追捧,为何?原因很简单,在共享经济全线爆发之前,共享充电宝公司们已经做足了前期的准备工作,这并不是一个完全盲目为迎合资本口味的项目,所以其才能在短时间内爆发。 当风口来临时,那些最先做好准备的创业者才更有可能趁势而起飞。如果在行业处于风口期时,创业公司才刚刚起步,就需要加快进度,因为不知何时风口就会戛然而止,如果未来某个时期,接连出现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等项目批量式的关门,共享经济的风口也会随之停止,要知道出现这种情况是大概率事件。 资本越集中的行业,市场融资的进度越快,风口期结束的周期也就短,因为资本加速了市场竞争,所以在共享领域创业,不只要与同类项目竞争,也要与整个行业的市场周期赛跑,现在才开始在共享经济领域创业的话,必须要加快速度,不然一旦出现共享经济关门潮,想获得融资就太难了,前一波的O2O浪潮已经说明了一切。共享雨伞算是共享经济风口中一个足够快的创业案例,可以迅速拿到融资肯定也有其过人之处,至少执行力已经显示出来了。 如今在共享经济领域创业已经很难再有机会成为造风者了,但可以抓紧时间做一名合格的追风者。所谓“合格”,不能为了迎合资本而去创业,而是真正能给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并能产生可持续性收益的项目,拿到投资的项目仍然会关门,能产生实际收益的项目才有机会长久。 以上并不是要指导别人怎么在共享经济领域创业,而是我自己走在共享经济的创业路上时的思考和体会,选择在共享经济这个风口上创业,还是很有紧迫感的。 |
相关阅读:他靠小聪明“耍”来多家投资方 遭遇投诉、退款风波 却用一年逆袭成行业领头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