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投资网首页 | 收 藏分站 | 融资服务 | 投资人服务 | 加盟代理 | 投资人打假 | 联系我们
中国风险投资网 > 风险投资研究 > 中国绿色项目成风投商新宠

中国绿色项目成风投商新宠

2011年01月10日 07:24

在目前的风险投资市场,已经没有比可持续发展领域更吸引目光的了

  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以15美元的招股价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交易。开盘后价位跳至20.35美元,当天报收21.2美元。接下来一个多月,尚德持续飙升。到2006年1月10日,尚德股价已经冲破30美元。此举使之前鲜为人知的尚德及其创始人施正荣名动天下,也使其个人财富超过200亿元,成为2006年中国首富。2007年6月22日,尚德的股价依旧平稳,收盘于33.10美元。

  这则典型的华尔街故事,不过是近两年来清洁能源投资大放异彩的开始。在近期资本市场,投资清洁能源的热度持续升温。

  财经数据提供商Thomson Financial的数据显示,中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中电光伏(China Sunergy)5月上市首日曾大涨51%,晶澳太阳能(JA Solar)在2月上市首日也上涨了19%。就在今年6月,中国保定的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也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巨额的投资回报让证券市场的投资人为之振奋。但比证券市场投资人更为激动的,是风险投资商们。

  今年4月,有风投教父之称的约翰•多尔正式带领老牌风险投资KPCB进入中国。这位曾经投资过Google、亚马逊、网景等美国知名网络公司的投资人,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绿色环保和清洁能源是他最近的投资目标所在。

  多尔还在计划,投行巨头们却已在行动。有消息称,高盛如今在清洁能源行业的投入已达10亿美元,从风力发电企业到乙醇生产企业,都有涉猎;摩根大通公司也已投资了17个风力发电厂,并希望以最快的速度进军太阳能和地热发电厂;“股神”巴菲特经营的哈萨威公司投资了3.85亿美元用于风力发电厂的建设。

  根据美国“绿色技术风险资本网络”(Cleantech Venture Network)统计,2006年对可再生能源等“清洁”技术的投资成为了继生物技术和软件之后,风险投资专家涉足的第三大领域。

  当然,如此种种,都只是投资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一个缩影。

  危机中的商业机会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被第一次提起,当时这一概念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意义——能够满足当代人需求,而不损害子孙后代。也正因为如此,“可持续发展”被提出后,频频亮相于各个政府的政策文件中。

  但是对于“可持续发展”定义,投资商们有着自己的理解。叶维佳,在中国唯一一个促进可持续发展领域投资的公益项目——新风险投资中国区项目中担任总监。他在接受《科技中国》采访时表示,目前在可持续发展领域,遇到了资源与环境的双重挑战。叶维佳指出,资源的挑战,不仅包括能源、水源,还包括其他的矿物质资源在内的资源挑战;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或多或少的破坏,由此出现了对环境的挑战。

  对此,叶维佳给“可持续发展”下了一个定义:任何一种产品或一种技术只要是对环境有帮助,对自然资源的节省有帮助,都属于可持续发展领域。实际上这种理解与国外现在盛行的“清洁技术产业”很类似。根据叶维佳的定义,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节能节水、可再生能源、清洁生产技术、生态农林牧业以及循环经济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绿色投资的选择。

  “这个领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生态环保日益严重问题的必然选择。”叶维佳告诉《科技中国》。

  叶维佳对发展绿色资源的观点,也几乎是所有关注绿色风险投资者们涉足该领域最重要的原因。

  “到了2050年,你知道我们还能用到什么资源吗?”世界资源所总裁乔纳森•赖什(Jonathan Lash)在接受《科技中国》采访时,这样反问记者。的确,近年来,全球气候不断变暖,能源危机一直持续,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们很难预料50年后人类的生存状态将会如何。

  “如果没有政治灾难和生态限制,世界人口将从今天的65亿增长到2050年的90亿,人均收入增长4倍,世界经济总量增长6倍,增加到300万亿美元。而资源呢?人类已经使用了可开发土地的近50%,而可利用的水资源已经被开发近60%,我们的经济总量可以增长6倍,而我们可供使用的资源已经不足一倍。”乔纳森•赖什描述了40多年后人类要面对的资源问题。

  与资源短缺、人口爆炸相对应的,还有环境污染问题。目前,由于大量石化燃料的使用和其他的人为活动,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据有关预测,全球温度可能以每 10 年 0.3 ℃的速度递增,到 2030 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增加 1.4-4.5 ℃,到 2100 年,全球海面将因为气温的增高而升高 144cm~217cm。“如果人类任由全球气温继续升高,那么气候变化最终带来的危害,有可能相当于每年损失掉全球GDP的20%”。 乔纳森•赖什告诉《科技中国》。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工厂,能源消耗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也在近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多年来,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8%的稳定增长。高增长率的背后却以高额的环境代价作为补偿——中国每单位GDP的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日本的14倍;流经城市的水流90%处于严重污染,导致饮用水短缺;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已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的时期。

  为此,乔纳森•赖什感叹道,要么面临着环境崩溃的局面,要么就要迅速将全球经济转变到更节能、资源利用率更高和保护环境的模式下。

  被觊觎的中国市场

  “随着全球环境的持续恶化和各国环境保护意识的迅速增强,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产品,已经并正在迅速失去消费者的认可,市场空间的丧失比估计的还要快。这意味着,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已经显现出冰山的一角。我们还需要认识到,环保产品不仅有环境和社会效益,也是一个新兴‘金矿’。”新风险投资全球项目总监Virginia Barreiro对绿色风险投资充满期待。

  亚洲可持续发展投资协会执行董事Melissa Brown在今年新风险投资中国项目论坛中预测说,可持续发展领域中的技术和产业的浪潮将超过10年前的互联网。

  嗅觉敏锐的风险投资商们当然不会放弃这个巨大潜力的市场。

  花旗银行宣布,花旗将在现有的100亿美元投资基础上,在十年内出资500亿美元来支持可替代性能源、绿色科技和其他可降低碳排放量的企业。

  新风险投资项目的业绩也印证了风投商们对可持续领域的青睐程度。Virginia Barreiro新风险投资项目从2000年创办至今,“进入‘新风险’计划的企业一共获得了上千万美元的投资,有50%的企业获得融资。”

  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没有哪个地方比中国市场更能吸引投资者们的目光。“随着中国对环保问题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及新环保措施的出台和环保执行力度的加强,中国在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叶维佳指出。

  根据中国日前发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到2010年,我国能耗将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同时,2006年-2010年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总额将达13750亿元。

  叶维佳认为:“节能领域的诸多细分市场都将从国家政策变化中收益。”

  叶维佳分析了几个行业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提升空间。以我国建筑能耗为例,建筑能耗占到全国能耗的27%~30%,而我国的建筑能源使用效率仅仅是欧洲国家的一半。“这个领域的提升潜力巨大,具备系统集成能力的建筑节能企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再比如污水处理,中国目前有超过一半的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入到江河中。“排污巨大的压力,为清洁生产技术、治理污染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叶维佳认为。

  专事投资能源环保领域的青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叶东对风投商把越来越多的目光转向中国可持续发展领域深有体会。“以前我们看上的项目,很少有其他的风投竞争,从去年开始,关注中国市场的同行明显增多。”

  以新风险中国项目为例,截至2006年底,“新风险投资”在中国所促成的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投融资,折合人民币累计已超过6000万元,并继续呈上升趋势。

  风投商哄抢绿色项目

  如此庞大的中国市场,也让风险投资家们按耐不住,一些以从事节能环保类项目的公司,客人纷至踏来。

  “现在和我们接触的风投有很多家,有时候一天要接待十几个国内外的投资人。”珠海慧生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聂民颇为高兴地告诉《科技中国》。聂民在节能行业内颇有地位,他是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理事、中国节能项目办会员。1993年开始进入酒店节能领域,1999年,带着他的余热回收专利来到珠海。

  “酒店在设计时,都是将采暖、空调和热水供应单项设计、安装,导致能源浪费。我的专利可以让酒店不用投资一分钱,靠余热回收,让能源消耗就降低 20% 以上,节省能耗费用30%~70%。7 年以后节能设备归酒店所有。我们这个项目的利润率能达到50%左右。”聂民向《科技中国》解释了他的技术。

  正是这种高额回报率,目前追着投资珠海慧生的风投公司很多。珠海慧生接触到的第一家风投,就是全球创业投资领域双子星座之一的红杉资本。“当时,是红杉资本先找到我们的。”聂民很是自豪。

  选择风投,对聂民来说,有着他自己的标准:需要风投企业有着和自己相似的业务背景。换句话说,聂民看重的不是融资的多少,而是风投商的专业性。比如节能环保领域的风投商,或者有与酒店业务相关的风投更能打动他。

  为何要在这一时点引入外部资金?聂民有自己的打算——为了做大公司的品牌,利用风投这根杠杆进军国际节能领域。“其实我们并不缺钱花,我们引进投资是希望能引进国际眼光和国际投资者丰富的渠道。”按照计划,珠海慧生今年正式启动融资计划,明年下半年将登陆纳斯达克。

  在节能减排政策不断加强的情况下,情节相同的资本和实业的约会故事正越来越频繁地上演。

  北京中能环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宇称向《科技中国》讲述了他们与风投之间的故事。

  这家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不到40人的年轻公司,为一些企业提供节能装置。去年成为了中石化节水减排的首选服务企业,并获得中石化2006年排水改造9个项目中的7项,仅此就获得了2000万元的营业收入。

  “以前是我们敲客户的门,现在是客户敲我们的门。”杨宇称对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后公司的前景很是乐观,“等节能降耗指标落实到位后,今年下半年客户会挤破我们的门。”

  事实上,目前中能环科的业绩已经印证了杨宇称的估计。据杨宇称透露,今年正在洽谈的合作意向涵盖了中石化、中石油及电力、化工等行业,合同总额预计达到9000万元。

  “我们现在的业务规模正以5倍速发展。”杨宇称说,“风险投资基金对我们企业的估值也翻了3倍。”

  在4月份,几家希望注资中能环科的风险投资基金在初步评估后,认为这家企业的价格在1亿元到1.5亿元之间。当时中能环科融资目标是出让20%的股份,融资2000万元~3000万元人民币。

  仅仅一个多月后,情况就有了令人想不到的变化。“五一”刚过,一家海外基金就给出了新的谈判条件:以6000万元人民币换中能环科20%的股份。“价格整整是原来的3倍!”杨宇称甚是得意。

  “青云创投”的样本

  早在人们还不了解什么是绿色风险投资时,就已经有目光敏锐者在这块潜力巨大的市场里试水成功,并且得到了巨大的回报。而这些企业也成了样本。

  “百分之百的清洁技术(环保)基金只有我们一家。”这是面对《科技中国》,青云创投的叶东提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叶东在2000年回国之前,在美国硅谷做了将近10年的IT投资。

  “回国后,做环保基金,是打算做5年冷板凳的。”叶东坦言,五年前人们对环保概念的认定很狭隘,大多是污水、废气、土壤、医疗垃圾等的末端治理,谈环保投资会被误认为是公益活动。

  随着过去两三年里,新能源市场的出现,《京都议定书》的签订,清洁发展机制,包括之前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出现,大家对环保的概念一下子打开了。“可持续发展包括了很多领域,我们把这个概念通过基金带到了中国。”叶东说。

  青云创投迄今为止投了8家清洁技术企业,没有不赚钱的。而且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是环境友好型的企业。“八家公司中,有三家我们通过公开上市退出了投资,一家企业被大的跨国企业收购,还有两家企业获得其他风险资金的青睐,其他一些风险资金也会跟着我们投资这几家公司。从我们已经退市的项目看,这个领域的投资回报率还不错。”叶东表示。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100%从事清洁技术投资,或叫环保投资的风险投资商,青云创投在项目选取标准上也是唯一的。其中,请外部专家来做S and E(social and environment社会和环境)的内部审核是投资的一项特殊要求。审核通过,才可能进入一般风投的操作流程。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了青云创投投资的“三重底线”标准。

  “我们100%的按照这个原则——100%的环保企业,坚持的是100%的环保宗旨,确保生产各个环节全部是环保的来选择我们的项目。”叶东进一步向《科技中国》强调。比如在美国很热门的燃料电池领域,叶东说他们不投,因为它结果上是清洁的能源,但是生产过程中存在污染;垃圾焚烧,看似环保,但其实是把固体垃圾,变成气体污染,他们也坚决不投。

  叶东投资的佩尔优和嘉禾木被视作青云创投“三重底线”标准的完美体现。

  叶东介绍,佩尔优是一家节能企业。它会找到需要节电的企业,提出可以帮助企业节省30%的电费,而且不收一分钱。这样的好事情,企业愿意不愿意接受呢?当然都愿意。佩尔优的回报就从企业省下来的能源中来,收取节约下来的能源成本的一半作为费用。

  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佩尔优拿走一半,企业还剩一半,典型的双赢。北京首都机场是佩尔优的主要客户之一,原来,机场电费支出一年超过一亿元,节省30%,就是3000万元。接受佩尔优的节电服务,首都机场不用投入,也不用运营,一年就能省1500万元的电费。

  对于嘉禾木的投资,叶东一开始就知根知底。因为嘉禾木的创始人、总经理吴勇,原本就是青云创投的投资总监。

  在中国的传统产业中,造纸厂是最主要的污染企业之一,排放废液,污染河流,污染土地。为此,企业需要付排污费,还需要加装污水处理装置。企业生产的污染物越多,付的钱越多,成本越高。许多小造纸厂如果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排放,赚得钱还抵不上排污费和污水处理装置。因此,许多造纸厂偷偷排放废液。这成为淮河等江河湖泊成为黑水沟的主要原因。

  吴勇了解到国外“生态社区”的概念和英国、瑞士的新技术:不仅可以零排放,还可以把黑液生产成木质素和有机肥,其中木质素是广泛用于水煤浆制造、采矿浮选、冶炼造粒、沥青乳化、油田采油以及建筑、能源、化工、轻工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于是,吴勇在随后的时间中,一有机会就和叶东说“木质素”。“我那段时间被他普及的俨然成了半个污染处理专家了。通过他的科普教育,我知道了原来污染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叶东说。

  10个月后,吴勇终于说服了叶东,拿到了清华创投(青云创投前身)旗下的中国环保基金2002的投资,另立门户创立了嘉禾木。

  投资嘉禾木,叶东坦言当时有着很多顾虑:跟地方政府打交道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因为污染问题只能当地问题当地解决,要深入基层,尤其是深入农村,这势必要花费更多的心血。

  “很多地区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各方面都很低,甚至找不到一个合格的电工,一个电工连学带用,一下烧掉8台电机。现在回头再看,这都是必要的代价。”叶东说。“既可以治理黑液,消除污染,又可以促进当地的税收和就业,还能变废为宝,带来经济效益,嘉禾木是三全齐美!”

  “一吨木质素,可以卖几千元。原来排污是需要付钱的,现在呢,废液变成了一个利润中心。而经过处理排放的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零排放,符合国家的环保政策。”叶东很是自豪。

  叶东对这项投资的前景相当乐观。“目前造纸厂即使没有国家政策的指导,也会和我们合作。为什么?这样做它会赚钱,企业不会和钱过不去。”

  怎样获得风投青睐

  “取得风险投资的路很漫长,风险投资获取的几率是有限的。”叶东告诫有意于获取风险投资的企业。他举例说,假如有1000份商业计划书摆在那里,那么经过筛选,能够获得进一步风险投资商或中介机构研究的项目可能有300个,研究筛选之后可能会剩下150个项目,经过再一次PK,能够获得电话采访的项目可能只有50个,最后决定到现场实地考察的项目可能有10个,而最终获得风险投资的项目不会超过5个。这个筛选淘汰的过程是严苛的。

  北京蓝洁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昊接触风投的经历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这家从事环保生态厕所的企业3年内销售额增长了30倍,目前已经成为了业内的龙头企业。就在今年6月,蓝洁士还获得了奥运会一半厕所的市场。

  吴昊告诉《科技中国》,蓝洁士从2003年开始关注风投,制定融资计划。虽然在这几年都有和风投接触过,但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接洽。直到《科技中国》采访的当天,蓝洁士才迎来了第一个和自己坐下来谈合作的风投商。

  “我们首先要看这个行业有多大的增长潜力,它的风险是不是能够由这种巨大的增长潜力所抵销、抵御。”叶东表示。

  风险投资作为一个企业的短期拥有者,在拥有股权的这部分时间当中——平均快的一年左右,慢的可能十年八年——追求最大的回报。“如果我连回报的量都没办法定量化,你的模式怎么产生这个回报,我还都没有想清楚的话,那么我为什么要冒这样的风险。”叶东说出了风险投资商们的心态。

  为了打消风投的顾虑,吴昊在这次和风投谈判的时候,做了一份能全面介绍他们目前从事的环境生态厕所市场潜力的商业计划书。“项目简介、主要市场、与竞争性对手产品的优势比较、近几年业绩开放指标,我们都在这份商业计划书中作了详细地描述。”

  市场潜力固然重要,但在叶东看来创业团队才是风投商们最看重的因素。“在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投资房地产,你需要看重的三个要素就是位置、位置、位置。而在中国做风险投资,三大要素就是人、人、人。”

  无论投资的是什么项目,都是由人来经营的,最终项目的风险回报也是需要靠企业的团队来完成。“我们认为一个中等水平的技术,如果有非常好的管理,也可以成为非常成功的技术。所以管理的水平和人的水平我们非常关注。”

  绿色企业的尴尬

  可持续发展领域是一个新的市场,市场潜力当然不会有人质疑。目前困扰着这个领域发展的,恰恰正是叶东所提到的“人”。

  “这个领域里的创业者才刚刚起步,其对风险投资的认识还相对薄弱。一些企业家甚至没听说过风险投资。”叶东对“人”的问题深有体会,“环保行业的企业家在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上,比IT领域的管理人要差一些。”

  可持续发展领域很多产业跟传统行业相关,很多企业的老板都是白手起家,自己一步步做起来的。创业团队十分当地化、本土化。在对待资本的态度上,创业者没有一种开放的心态。

  “有的创业者,为了控制权,放弃了公司的增长”。叶东指出。“我们知道很多企业需要钱,但是它不想让别人进来来监控它,监管它的财务。这样做,实际上既影响了风险投资的回报,也影响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但他们意识不到的,这其实只是控制权和赢利的关系。”

  这些问题为什么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很普遍,而在IT领域比较少见呢?因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产业和IT产业不太一样,这两者投资的区别实际上非常大。

  按照叶东的分析,IT企业很多是以技术为核心的。从技术的研发到产品之间,会有一个断档期。断档期内,没有收入,但必须有投入。没有投入,企业就要死掉。怎么办?只有用风险投资的钱。但是在清洁技术领域内,很多环保企业本身就是一个赢利的企业,获取资金的目的只是把企业做大的问题,不是一个生和死的问题。因此说服这些创业者,有一定的难度。

  致力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叶维佳对这一现象也表示了担心。“我们现在每年通过新风险投资项目这个平台,在北京举办‘中小企业融资研讨班’。这是针对当前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的一次全新尝试。”

  据叶维佳介绍,研讨班对全国的可持续发展领域中小企业的企业主、企业高层管理者免费开放,由新风险投资邀请专家授课,并与现场的中小企业互动讨论、答疑。

  在研讨班上,来自风险投资商的演讲者介绍商业模式、风险投资商怎样评估企业的风险、企业在何种阶段可以考虑引入风险投资、企业如何向风险投资商介绍项目。律师代表则会讲授中小企业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资产信用管理、知识产权、有效融资方面涉及的法律问题。 银行界人士解读国家政策的最新变化,以案例分析讲解银行如何评估申请贷款企业的风险,以及银行针对中小企业开展的具体贷款业务。财务专家则讲述中小企业如何评估自己的融资需求,如何做出融资决策。

  作为研讨班的直接受益者,北京蓝洁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昊告诉《科技中国》,“研讨班帮我们整理发展思路,做商业计划书,分辨真正的投资商。另外,还让我们接触到同类型的环保企业,让我们更有信心坚持这个事业。”

  “我们将对企业进行培训、辅导,邀请国外著名商学院的学者对目标企业进行系统培训。未来我们希望开发国内的商学院,因为他们对中国的国情、市场显然更为熟悉。”叶维佳对研讨班的未来有着更多的展望。

  尽管风险投资热度很高,但叶维佳善意地指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技术和模式很多样,对于传统的熟悉IT领域的风投商们来说,他们理解这个行业还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这个领域小企业太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少,绝大多数项目对于风投来说都太早了。中国的绿色风险投资领域,还才刚刚起步。

  不过,叶维佳坚信,中国明天的明星企业,一定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中诞生。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更多
近期活动
  • 往届回顾
点我访问新系统
点我访问新系统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加盟代理 诚聘英才 常见问题 留言反馈 投资人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价目表 旧版栏目

中国-深圳 中国风险投资网--风险投资的门户网站 1999 - 2015 中国风险投资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02753号

中国风险投资网法律顾问由广东创晖律师事务所独家提供

versign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网站备案 网上交易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