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商资本募集人民币并购基金 预计规模10亿
2011年01月10日 07:24
[打印本稿]
亚商资本拟募集一只人民币并购基金,其规模预计在8亿-10亿左右,目前其正与一些机构投资者进行接触。
“之前我们一直做上市前项目的投资,但是现在过多的资金追逐这样的项目,价钱被普遍抬高,因此我们想进行差异化投资,而且我们的团队之前对于并购的操作都很熟悉。”亚商资本总裁张琼告诉本报。 据了解,弘毅、鼎晖等一些原本是操作美元的机构都在考虑成立人民币的并购基金。 这样的转变,“应该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并购方面,一些美元的并购基金转换成人民币进行投资的话,对于好的投资机会难以捕捉到”,和君咨询合伙人阳春表示。 亚商的募集考虑 据悉,在此之前亚商资本共募集到三期基金,约10亿元人民币,其中大部份资金已投资到15家企业,每笔投资的金额约在3千万到5千万。亚商资本的LP包括国内的一些集团、高新开发园区与一些机构和民营企业。而据了解其此次募集资金的主要对象也应是这些上述的投资人。 “我们进行并购,主要是考虑到国内资本市场发展起来随之而来的一些上市公司会有收购的需求,因此我们会投资一些可能被上市公司收购的企业,然后将其私有化,提升业绩以后再选择合适的时机操作上市”,张琼表示。 这种上市的方式在海外较为普遍,但国内还鲜有所闻,之前只有在新加坡上市的深圳蓝韵被一家外资机构收购并退市。 原来亚商资本有投资过亚都科技、贝发集团、三鑫玻璃、福建圣农等项目,而通过并购退出的项目包括宁波贝发集团与重庆莱美制药。宁波贝发集团于2005年 7月成功股权转让退出,内部收益率达120%;而身处抗生素药行业、中国中西部专业新药研发机构前列的重庆莱美制药,则在2005年1月以股权转让退出,内部收益率达40%。 亚商资本的收购要求是,自身要成为第一大股东或者与管理层联手成为第一大股东,从而掌握对企业的足够话语权,“后者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作为收购,要对企业有控制力”,张琼称。 在此之前,国内一家IT服务企业引进一家PE机构,但是引进PE后管理层的股份给得很少,导致20多个管理层人员投奔对手,该企业老总因此非常懊恼。“本来就符合在国内上市的要求,引进PE只是以低价格让出一些股份,但连管理层也没稳定住”,一位知情人士说。 而张琼则认为好的PE投资了企业必须要主动帮助管理层持有一定股份以保持稳定,而不是赚快钱,否则的话会不得人心。 投资风险 据了解,投资的对象包括民企与国企都没有限制,而对于一些国有上市公司只能按市价9折出售,“要看具体情况,我们要选择好的时机进入。如果价格高,就不选择这样的项目,你可以定高价,但我们只能按市场规律办事”,张琼表示。 而凯雷徐工案便是如此,其股份持股比例从绝对控股一路下降至45%,相应的收购价格上升,但却一直没有下文。 去年又出台了几部委的并购条例,对于外资并购与股权投资都产生了影响,由此许多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开始转换离岸结构,把美元转换成人民币投到国内来组成合资公司,而并购基金进行投资则更为艰难。 因此,在国内募集人民币并购基金也成为了一些机构考虑的范围。 如弘毅投资于日前称将组建人民币基金,在此之前其作为并购基金的资金均来源于海外。据了解其新基金将使弘毅投资能更好地利用中国方兴未艾的股票市场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契机,柳传志公开表示,在获得政府审批后,弘毅投资希望尽快在一、两年时间内推出这一基金。 而嘉富诚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锦桥认为,人民币并购基金的出现,一方面是A股市场的火热,而美元转成人民币再到A股上市后,退出时有许多困难;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对于并购资金的要求比较大,如一个企业,一方面股东要收购另一部份的股权,这时可以借助并购基金收购,同时将一部份资金转成股权,这样就可达到目的。 目前,虽然由美元转成人民币投资到国内是比较新的投资模式,许多机构也在进行尝试,但是这样的风险比较大,一旦在国内上市无望,“那么就没有退路了”,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戴并达表示。在以前离岸操作时,投资机构都倾向于以优先股的方式入股,这样对于投资人自身利益有比较好的保护,但国内的条款并不支持这样的优先股,因此到国内来必须转成普通股,就算上市了退出再返回到境外出资人手中,则又有许多税收问题,“而且可能还会有资本利得税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由于外资机构的决策制度、投资文化、操作手法、交易结构、境外资金屏障等难以克服,待国内的投资机构崛起后,外资的优势将难以持续”,阳春说。 “真正要到募集完成,肯定还有一段路要走”,张琼最后表示。 相关阅读:
|
|||||||||||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