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创投资金联动助推新经济 机构高调备战创业板
2008年,随着一系列制度变革,国资、外资、民资都纷纷瞄准了创业投资领域,创投市场主体愈来愈显现出多元化的趋向。
同时,更多的投资机构意识到,在新经济的大潮中,在创业板即将推出的背景下,必须尽快建立与创新型经济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各个园区、中小企业须尽快走出成长中的烦恼———这些都是多元创投“嫁接”新经济的待解难题。在日前举行的“2008张江创业投资峰会”上,国资、外资、民资方临时组建起三大创投方阵,就这些热点问题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 多元化创投乐观应变 有业内人士表示,自从与创投相关的10号文件出台,至今还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受批准,合理合法地到海外上市融资。那么国家的第105号和10号文件出台,究竟对创业资本市场的影响是雷声大雨点小,还是晴天霹雳?国资、外资、民资方各有想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两个文件大大增加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复杂程度。就此话题,三方投资方阵展开了一番讨论,但结局却并未针锋相对,每一方都对现在和未来的国内创投市场流露出乐观心态。 外资方代表、北极光创业投资基金高级副总裁姜皓天首先表示,相关文件的出台对外资在国内的投资动作一定有影响存在。“但从本质上来说没有太大影响。因为投资融资是市场行为。因为市场的更多规范,国内的创投和VC(风险投资)业有了新变化,于是内资与外资之间并不是那么孑然孤立的,很多企业融资既有内资又有外资,更为多元化和融洽。对融资者来说,不会因为是外资、民资还是国资的性质而拒绝。”乾龙创投合伙人查立对此表示认同,他举例说,我国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行业就是依靠大部分外资支撑起来的。 作为民间资本代表,投资人瞿军晖表示:“与外资创投机构和国内知名创投机构的投资理念不同,我可能就是那种一拍脑袋就决定投钱的个人,很多机构投钱主要看创业团队,但现在很多团队初次创业,过多地注重团队的经验、背景,这显然不现实。所以,我可能会把500万分为10个50万,投资我个人认为有潜力的项目。” 本土创投挑战外资VC 本土创投目前面临外资创投的强劲挑战和挤压,2007年中国创业投资资本中的60%均来自外资。多位业内人士在会上表示,和外资PE(私募股权投资)相比,本土PE在规模实力、专业经验和金融工具等方面处于显著劣势,同时,国内信用环境和投资者偏好不利于本土PE发展。 乾龙创投合伙人查立说:“外资创投具备雄厚资金、规范成熟的炒作,丰富的行业资源,在中晚期和资金规模大的项目上,它们会一直保持优势。与之相比,目前本土创投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因此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期,可能还要交一笔学费。但是民营企业家们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我相信不出三五年,天下会属于他们。” 一位资深创投人士也对本土创投的生存空间表示乐观:本土创投大多来自本土实业家,对项目的挖掘有更广泛的人脉资源,对项目的判断更敏锐,有些优秀项目,由于企业的股东结构、财务方法等问题以及项目管理层固有理念问题导致沟通的困难,外资机构无法进入,而本土创投有沟通与信任的优势,更易促成投资协议。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峰会上,商业嗅觉敏锐的浙江人在炒作了一轮楼市、股市后,又将眼光投向了集聚众多高科技企业的张江。浙商创投副总裁华晔宇介绍:“浙商创投去年11月成立。我们的发起人有12个股东,其中只有几个老总是房地产出身,其他基本上都是制造业。诸如纺织企业,以前利润很高,但是现在人民币升值,做得越多亏得越多。像这样的资金,在浙江有很多,每个人手里少的几百万,多的几个亿。于是大家都在思考投资方向,答案是投到像张江高科这样的地区。”无疑,在浙江企业家看来,张江高科有浙江稀缺的高新企业,而浙江企业家有资本,但转型成高新企业非常困难,最好的方式是通过资本的方式转型,做资本家。 据悉,近年来苏浙一带企业家纷纷出资成立基金进行股权投资,目前这部分资金估计约有4000亿元。这部分资金的出资者大多是贸易出身,他们的优势是拥有企业运营的经验,具有独到的企业投资视角。 以人民币基金为主的本土创业投资公司正迎来发展的良机。除了中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投资机遇外,在政策层,对本土创投公司的“利好”消息也不断出台。同时专家也认为,民营基金的发展势不可挡,国内证券市场的制度逐步完善和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为本土创业投资公司发展提供双重动力。 机构高调备战创业板 即将推出的深圳创业板市场将为本土风险投资公司的退出提供有效的资本市场途径。“今年推出创业板没有问题,很有可能是在奥运会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中心主任吴永和在“2008张江创业投资峰会”上表示。 吴永和指出,在过去的两年里,上海中小企业错失了千载难逢的机会。2006年至2007年间,有近200家企业登陆中小板市场,其中,深圳企业多达30余家,却很少有上海企业的身影。据介绍,深圳目前有2000多家中小企业在为创业板上市做准备,上海企业则更多地准备去境外上市,而非我们自己的创业板。 不过,与会的一位投资公司高管对此有不同观点。他告诉记者,上海中小企业选择境外上市,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们认为境外上市更容易,市场给予的市盈率也较境内更高,而境内上市相对来说更难。但最近境外的新兴市场交投清淡、市盈率也越来越低,很多上海企业开始“变心”选择在境内上市。 在此次创业投资峰会上,上海本地中小企业的表现比以往似乎更为积极。记者了解到,张江高科技园区集中了上海绝大部分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而该园区的企业多数是在近几年才渐渐趋于成熟,在时机上正好赶上了创业板的推出。一位投资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有许多投资人已经在对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企业进行调研,准备筛选出一批优秀的企业,进行有效的辅导后,将其推向创业板或中小板,上海中小企业将重拾战机。 不少具海内外投资经验的创投公司高管还不时提到一个“新”字。“创业板强调的就是‘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而这些又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这样的企业才是所谓合格的、优良的上市资源。” 一位投资人说,当下还存在一批盲目追求去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它们有的是本身属于传统产业,技术仍是“大而笨重”;有的则是自身条件已经能够到中小板上市,为了获得比主板或者中小板市场高的市盈率,而转投创业板。 据透露,目前有接近300家企业在排队准备登陆创业板,但某些高管仍然认为:就算有300家企业在排队,创业板如果最终推出,起码要砍掉一半,毕竟不是谁都能被冠上“高新企业”的头衔的。 相关阅读:
|
|||||||||||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