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学文:中国私募股权基金野蛮生长 难免洗牌-1
“很多人说我很幸运,其实我只是愿意比别人看得更远、要自己更勇敢,且敢有目标,因为我始终觉得与其追求职场上的瞬息万变,不如好好提高自身价值,并尽可能多积累些人脉。” 从企业顾问到基金经理、磐石投资执行董事,丁学文经历了多次身份变化,每一次跳跃均堪称“华丽转身”,但其中也不乏心酸和困难。 从康奈尔大学毕业后,丁学文以产业顾问的身份协助美国杜邦、宝洁等公司进入亚洲市场,刚毕业时的角色转换与工作压力,常常压得丁学文喘不过气,但他在那两年了解了实业运作,并培养了作为顾问所必需的“逻辑思维”。这也让他在回到亚洲担任基金经理后,游刃有余。 如今,丁学文将其事业定格在股权投资,并扎根大陆,通过6年艰辛运作,终于在2009年整合上海国际集团、台湾统一企业及日本欧力士集团成立上海民富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0年结合青岛高新、东方资产及韩国多家食品企业成立山东民生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于今年在浙江与台湾光阳、浙江省政府引导基金及十多家中国台湾、日本机动车配套厂商设立浙江新动力产业基金。 当记者问他希望将事业推升到什么高度时,丁学文淡淡一笑:“做事情贵在坚持和锁定目标,目前我只希望能有效帮助海外企业进入中国,也帮助中国企业升级。” 初入职场遭挑战 理财一周报:从您的履历来看,您一路过来很顺利,人生的三次转折,每一次的起点都很高,您是如何进行职业规划的? 丁学文:其实我运气很好,我是在台湾出生长大的,在上世纪80年代正好遇上台湾经济起飞。高中毕业后去了康奈尔大学,又遇上了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转型,毕业时美国华尔街经济开始复苏。到接近40岁时,再有幸遇到中国大陆经济腾飞。 其实我觉得职场中没有秘诀,要比别人看得更远、胆子更大,更有目标,我始终觉得与其追求职场上的瞬息万变,不如好好提高自身价值,尽可能多积累人脉。同时,每一次的转折也是选择的过程,而人的选择更决定你最终的成就。 当时在美国念完书,第一个工作是在波士顿做杜邦等西方企业的顾问。上世纪90年代初,产业顾问在市场上地位很高。但顾问最风光通常在初期,后来只会越来越难。因为当时很多企业需要国际化,西方企业也准备来亚洲,所以顾问行业才得以发展起来。但亚洲企业学习很快,此行业的长远发展有限。而且我本科和研究生读的都是金融领域,产业顾问的经验让我始终认为若能将产业和金融有效整合,必能改变产业思维,并改变金融贪婪的现象。 理财一周报:在顾问界呆了多长时间?顺利吗? 丁学文:差不多有两年时间。刚到时觉得真棒,竟有自己的办公室及浴室,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份工作常常要加班和熬夜赶报告。 在那边呆的两年很辛苦,没日没夜跟时间赛跑。第一年圣诞节晚上我还在赶报告,只为了赶上日本客户5点的飞机,报告直到凌晨4点才写完,然后赶车去机场交报告。那两年真的很痛苦,而且东方人逻辑不够强,我第一年经常被挑战逻辑思考 ,老板甚至让我去看美国小学的逻辑课本,要我重学逻辑思考,并培养自己的演讲技巧及能力。两年后重回金融业,我发现这些很受用。会做报告,懂实业,逻辑能力强,又能承受压力,所以后来转战金融业,相较于一直在金融业的同事,我个人感觉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台湾最年轻的创投一把手 理财一周报: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转投金融业? 丁学文:刚才也跟你提到,我觉得顾问并非一个能长远发展的行业,所以两年后我便回了亚洲,那时候亚洲的金融业刚刚开放,但只有商业银行的发展,PE(私募股权基金)和投行还未在亚洲形成气候。所以我回到亚洲第一个工作就是进入当时商业银行的佼佼者——荷兰银行(香港)。随后台湾的金融业也开始开放,我又有机会被荷兰银行派去台湾。 当时的我,清楚地知道,商业银行只是金融产业链的一环,直接投资及资产管理才是我的人生规划。所以,当台湾开始发展资本运作,我被挖角进入了台湾当时唯一的工业银行——中华开发集团体系,总算进入了资产管理行业。 理财一周报:您胆子很大,每一步都是在跨行业跳跃? 丁学文:其实现在中国人的胆子都大,但相比当时环境,我确实较胆大。而且我运气真的很好,在做完资产管理后,台湾的股权基金也开始发展,并在30多岁成为当时台湾最年轻的创投总经理。一直到6年前,我决定来大陆发展。在6年前,我觉得大陆要开始推动资本市场。但其实6年前来内地,我挣扎过要不要来,当时决定来大陆时,很多同学都不理解,觉得香港、台湾的日子很好过,为什么要去大陆?但我觉得这是另一个更大的机会。 机缘始于2001年9月11日,当天中国第一家基金公司华安基金发行中国第一只基金,我正好在北京出差,第二天早上我去西单书店买书,看到在楼下的交通银行门口排了很多人,甚至有人维护秩序。那天是张惠妹第一次来大陆开演唱会,我以为他们是来买演唱会的票,后来才知道是在抢购基金。相比当时全球公募基金业已经不太景气,我真的感到,庞大的中国市场资本游戏才刚刚开始。 现在来看,这6年,对大陆金融业而言是最精彩的、最不该错过的。其实中国大陆的金融市场发展和海外并无差别。所以我一直在总结,国外曾经怎么走,国内会怎么走,那么我下一步要做的东西一定得比较超前,我觉得闻鸡起舞的模式没戏。 金融风暴打乱投资计划表 理财一周报:当时来大陆的计划是什么? 丁学文:我是2005年来的,刚来的前一两年,我一直在观察、调研,了解大陆的政策和制度,业务真正开始发酵是在3年半前,当时金融风暴正起,而上海也正式宣布要成为两个中心。 |
相关阅读: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当前页:1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