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甜蜜烦恼:挂牌公司超越A股 苦了“庄家”
新三板一直以来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流动性不足,于是,针对这一点专门推出了做市商制度来活跃交易。最初的效果是明显的,但随着挂牌数量的增加和此次A股流动性危机的爆发,刚从流动性不足漩涡里爬起来的新三板又再次跌了回去。 新三板做市交易制度的政策红利充分显现,一级市场的融资比过去容易,融资规模也显著提高。二级市场方面也曾迎来大幅度改观,成交数量和成交金额提升数十倍。尤其是最初改为做市交易的挂牌企业,其股票成交活跃度明显提升。去年8月,做市商制度刚推出时,共有做市商42家,做市交易的挂牌企业43家。由于做市交易的挂牌企业数量少,其交易活跃度立马提升,使得很多挂牌企业都在积极从协议交易转为做市交易。 根据当前业务规则,三板做市牌照仍为券商所垄断,78家券商为619家企业提供做市服务。其中,齐鲁证券、国信证券(22.00, 0.46, 2.14%)、广州证券、上海证券、天风证券的做市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41家、90家、85家、83家、80家,位居前五席。 然而尴尬的是,619家做市企业和78家做市券商却不能保证企业的流动性。7月22日,619家做市企业仅有352只成交,占比仅57%,而在352只有成交记录的股票中,尚有154家企业全天成交量不足10手,成交额超过100万的仅有34家。 从成交额的月度数据来看,自推出做市商制度之后,还是出现了稳步上涨的。去年10月的月度成交金额是1.23亿元,12月增加至1.83亿元。今年3月的成交额突然放大,达到16.57亿元,之后开始回落,4月成交金额为11.03亿元。至6月时,成交金额已经缩小到最高值的一半以下,为7.55亿元。 7月22日,新三板全市场成交金额为4.21亿元,换手率仅为0.24%,尚不及一只沪深A股。7月份以来,新三板市场成交金额长期徘徊在3亿元至4亿元一线,而早在一个月前,日均成交额8亿元还曾被认为是“底线”。 面对成交额和行情的显著下滑,新三板再次遭遇流动性问题,购买股票的资金相对于挂牌出售的股票来说,非常不足。 这与新三板的快速扩容不无关系,仅从做市交易的公司家数来看,已经从43家增加到600多家,但做市商只能是券商,目前有75家券商参加做市,相比于600多家挂牌企业来说,数量显得非常不足。即便所有券商都加入到做市商行列,也只有100多家,相比于不断扩容的新三板来说依旧不足。 对此,做市商交易员们认为,三板做市股票与其他管制条件较为宽松的市场一样,供求关系是形成价格曲线的最重要因素。 在新三板挂牌企业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要想活跃新三板交易,加大新三板的资金流动性,或许只能再次等待新政策来增加更多的做市商了。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