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投资策略动与静:两年完成300亿元退出
如果说,在弘毅投资成立早期,投资诸多国企改制项目,比如中国玻璃、 中联重科、石药集团等,或多或少与母公司联想控股的品牌光环有抹不开的关系,那么,现在的弘毅投资,无论在投资策略、投后管理等方面,都能体现其价值创造能力。 这是他受到BBC一期关于节食与健康节目的影响,坚持每周辟谷一天的效果;更是他在弘毅投资董事长、总裁的位子上,忙碌操劳的结果。身处PE行业,每天都要面对高强度、高压力的沟通、决策,他必须保持并铭记这种“饥饿感”。 但他更精神了。弘毅投资坚守多年的“价值创造”总算等到“价格实现”之时,退出业绩是为明证:2003-2013年,弘毅投资在香港公开市场仅实现3.2亿元的退出,2014年,其在香港公开市场则实现了11.1亿元的退出,2015年H1,这一数字已经飙到13.8亿元。 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截至2015年8月,弘毅投资在过去两年已经完成近300亿元的退出(其管理资产规模超过480亿元)。 在弘毅投资收购PizzaExpress一周年纪念大会的合影环节,赵令欢甚至跳起挑战PizzaExpress全球CEO Richard Hodgson近1.9米的身高。他与新老朋友寒暄,反应依旧敏捷,思路依然清晰,声音依旧充满了磁性。 在“弘毅投资2015全球年会”上,他更通过一篇宏观形势与微观案例紧密结合的演讲,引发包括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等在内的与会人士等对于中国经济价值与价格的思考。 而通过将主场设在南京苏宁易购大厦,他又将三年的忍辱集中释放。三年前,弘毅投资以12块多的价格入股当时市场价值只有8元/股的苏宁,非但无人喝彩,反而引来更多质疑与批评。但通过最近“苏百万”(苏宁、百度、万达“合体O2O”)、“苏阿”(苏宁阿里互相参股)的系列运作,以及张近东的“三讲O2O”,逐渐驳回了外界对弘毅当初投资决策的否定。 坚持“价值创造”是弘毅“静”的一面,而随着环境的变化,弘毅的策略调整可谓“动”的一面。“动态的组合,动态的监控,动态的投后管理,动态的增长服务。”赵令欢说,“有些是我们预期的变化,我们得拥抱;有些是我们没有预计到的变化,我们得应对。” “不跟风”是赵令欢带领的弘毅投资一直坚持的策略之一,弘毅也因此被解读为,缺席了诸多风口上的热门行业。但赵令欢坚信,驱动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定是创新、开放与改革策略,而由之衍生的“新、中、国” 投资机会(即传统创新、新旧融合;跨境投资、中外融合;国企改制、公私融合)。 以成立于2011年的弘毅美元五期基金为例,目前已经投资了国企改革主题(城投控股、锦江国际、光明乳业、中集集团、民企成长主题(海昌海洋公园、PPTV、派斯菲科、先声药业、杨思医院、东软、巨人网络、权金城、途牛旅行网等)、跨境并购主题(STX、deem、PizzaExpress)等18个项目,投资金额21.55亿美元(总规模23.68亿美元)。截至2015年6月30日,整个基金已经实现了年化30%的回报。 如果说,在弘毅投资成立早期,投资诸多国企改制项目,比如中国玻璃、中联重科、石药集团等,或多或少与母公司联想控股的品牌光环有抹不开的关系,那么,现在的弘毅投资,无论在投资策略、投后管理等方面,都能体现其价值创造能力。 比如,弘毅投资中联重科后,帮助后者吞并意大利工程机械巨头CIFA,现在其还帮助中联重科成立工程机械并购基金,实现“PE+上市公司”的互动;比如,通过公开市场投资锦江国际后,弘毅投资又与后者一起,谋划了通过国际并购打造中式跨国酒店集团,资产证券化释放资金实力,同时推动公司的“互联网+”升级的全盘布局;比如,投资上海城投后,弘毅投资一方面支持上海城投向环境业务转型,一方面通过合并B股分拆A股的资本创新,为公司持续创造价值。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