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从天堂到地狱:1件好事 泡沫破灭之后遍地黄金
有人说A股的暴跌正在让中国创业的火爆市场冷却,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难以拿到融资而关门大吉。中国创业者、投资人正经历着创业从天堂到地狱的转变。这似乎也并非坏事,因为是泡沫必然会破灭,大浪淘沙才能让金子发出光芒。 美国一直被认为是创业的天堂,从硅谷走出了Google、facebook、snapchat等年轻人创办的全球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加州是美国大学生创业的天堂,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同时,许多大学也都鼓励创业,比如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都设置了自己的孵化器,并且会邀请有创业经验的人传授知识。 而自两会之后,中国的创业大潮和舆论呼声远远超过了美国。不仅北京中关村成为全国创业的重要孵化器和基地,在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各式各样的孵化器,大量的资本也开始进入创业领域。 中国对于创业的支持更是“举国之力”,我们的领导人提出了“互联网+”,多次视察创业孵化器和创业公司,表现出对创业的极大支持,各地政府也都纷纷拿出优惠资源、大量资金为创业者提供便利。 而且从宏观层面来看,创业正在成为带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主要动力之一,其重要性与国企改革可以平起平坐。80年代第一次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带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90年代开始,依靠制造业和人口红利,中国开始跻身于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自2012年开始,人口红利衰退,制造业带来不可持续发展,而中国民众积累的巨额存款,如何激活民众的财富? 政府希望通过资本市场让民众的存款进入实体产业,帮助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同时利用资本的力量加速国企改革和并购,淘汰落后产能,于是一轮人为操纵的牛市蜂拥而至;另一方面,则希望民众也加入个人投资行业,开设新三板,出台股权众筹法,让民众将钱从银行中拿出来支持创业者,实现资产的升值,推动经济再次腾飞。 因此,从政策角度看,中国政府更迫切希望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到来,更希望通过创业提升资本的流动,从利用人口红利推动经济发展转变为依靠资本运作推动经济再次发展,并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具有世界性竞争力的企业。所以中国的创业资源、政策远远好于美国,这是不争的事实。 自从总理提出“互联网+”以来,各行各业都在互联网+上做创业,最火的莫过于O2O。各类服务业与互联网结合,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实现信息、资金的高效低成本流动,提升服务的品质与效率。而之所以中国的互联网+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更火爆,主要因为我们传统产业相对落后,这却成为互联网创业的有利条件。 中国有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国美在线、1号店、唯品会等众多电商网站,互联网与零售业结合诞生了电商,电商的交易额逐年高速增长,远超美国、日本。造成这种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中国人口众多,我们6亿网民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日本的人口总和,这也意味着巨大的网络消费能力。 同时,传统的零售业、服务业、金融业相比美国、日本落后。美国有成熟、标准化、品质可控的购物广场,有功能完备的信用卡、多层次的金融体系,这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此前的优势。而国内的零售业、服务业、金融业并不完善和发达,这也让电商、O2O、移动支付等有机会提供更为出色的商品与服务。 世界原本就是这样,曾经的辉煌都会成为创新的包袱。因为人们总是不愿放弃已有的成绩去开辟新的市场。从企业发展史上看,很少有辉煌的企业能够在时代变革的时候转型成功,比如柯达、惠普、诺基亚、IBM,越是此前伟大的公司,越是难以完成转型。所以中国之所以有机会在互联网与服务连接上领先美国,诞生出网购、手机约车、手机支付等基于互联网的崭新商业形态和企业,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过传统零售、服务业、金融业的辉煌,也没有变革的包袱。这也为创业者们提供了更多的成功的机遇。 中国创业的机遇和先天条件,的确优于美国,但是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迫切待解的难题。首先,消费互联网上的过度投资。目前,中国的许多投资度集中的消费互联网上,打车、订餐、洗车、按摩、P2P等低门槛的创业项目聚集了最多的创业者和资本,他们以补贴的形式希望培养用户习惯,巨大的投资难以看到盈利模式,激烈的竞争让市场不可持续。 比如,最近就有报道称,58投资的美甲行业正在大规模裁员,补贴停止后难以为员工提供足够多的订单;还有大批的O2O企业正在因无法继续获得融资而倒闭。 其次,创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足。我们虽然在全国各地都有各式各样的孵化器、咖啡馆,然而这些只是提供了简单的场地和少量的资本,并未提供给创业者更多服务。技术支持、培训辅导、决策判断等等,才关系到很多创业的成败。 比如,很多创业者在进行机器人行业的创业,但是相关的技术、人才都在国外;再比如前不久一家做电动汽车的创业者竟然完全复刻了一台Tesla被媒体戳穿。而有数据显示,全世界大约有25800家以麻省理工技术为主的公司,把这些公司总销售加起来差不多相当于2009年世界上第11大经济体。 8月底,我去上海参加了一个“全球创新网络”的会议,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演讲中称:“中国经济增长的未来动力在于全要素生产率,而要实现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在知识资本即研发、设计、品牌、数据四方面加强投入,这才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 只有更多的类似“得到格子”这种汇集人才、技术等“知识资本”的创业孵化器出现,才能真正的推动中国的创新和创业,而不是一个又一个披着创业孵化器外衣的众筹咖啡馆。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整合全球人才、技术、资源的“众包”模式在9月1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上得到了认可。会议认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打造支撑平台。其中,在开放中促进创业创新极为重要。 会议鼓励企业与外资开展创新合作,利用全球资源、人才和管理经验提升创新能力、拓展发展空间。同时,会议还提出以众包促改革,鼓励用众包等模式促进生产方式变革,聚合员工智慧和社会创意,开展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运营维护,形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不竭动力。 再次,股灾爆发,融资困难。目前,二级市场的股灾让很多人的财富缩水,阻断了很多创业公司上市之路,也让投资人为难以资本变现而担忧。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以前投资人投100个项目只要有1个胜出就是投资胜利的思想应该转变了。 更谨慎的在消费互联网领域投资,对疯狂烧钱的补贴大战应尽可能远离,因为这很可能是个无底洞,因为靠补贴是难以培养出消费习惯的。而加大在技术创业项目上的投资,这将会得到更高的回报,降低投资的失败率。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