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逐渐融合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公募基金投身股权投资,与此同时,传统致力于股权投资的私募基金也开始纷纷向公募基金进军。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曾一度泾渭分明,不过如今随着对股权投资的共同喜好,公募与私募之间似乎逐渐融合。 “近两年开始,从国家层面到各个地方政府都倡导创新创业,一批又一批的创新型、科技型小微企业都在孵化当中。而这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来为这些企业的生存以及发展壮大提供‘土壤’。”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股权基金经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而且当前已经成功上市的创新型企业不在少数,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多。所以,大家都看准了股权投资的潜力,越来越多的公募基金投身股权投资。” 公募基金扎堆PE淘金 申请成立子公司甚至是孙公司,成为现今公募基金业的一大热潮。 公开信息显示,嘉实基金旗下有嘉实国际、嘉实资本、嘉实财富等子公司。嘉实资本同时又参股嘉实金融信息服务、嘉实财富等,这意味着嘉实金融信息服务(杭州)有限公司在排辈上,属于嘉实基金的孙公司。 工商数据显示,嘉隆(嘉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嘉实科技投资管理公司均成立于2015年8月份,经营范围均以股权投资基金为主。 此外,银华财富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的股东是银华基金子公司,2015年7月份成立的深圳银华永泰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是银华财富的子公司,以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业务为主。 早在2013年末,汇添富子公司汇添富资本发起成立了上海汇添富医健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军股权投资领域,成为首家公募基金孙公司。 由此可见,近两年基金公司成立子公司或孙公司的目的多为进军股权投资领域做准备。“按照中国基金业的监管规定,开放式的公募基金只能投资债券、股票、权证、股指期货、资产支持证券等,不能投资于股权。因此,成立另外的子公司或孙公司就成了进军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的基金公司必然的选择。”上述私募股权基金经理表示。 1月8日,作为国内单只募集资金规模最大的股权投资基金——215亿元的前海母基金的成立,似乎正预示着股权投资热潮的兴起。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从上世纪90年代萌芽至今已走过了20余年,活跃在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上的天使、VC(创业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已超过万家,管理资本量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较20余年前实现了质的飞跃。国泰君安(19.640, -0.22, -1.11%)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表示,2016年是“播种”一级股权投资的黄金时期。 2015年12月,天弘基金旗下全资子公司天弘创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个医药股权投资项目——云南维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挂牌。自2015年7月天弘创新入股维和药业,到维和药业成功登陆新三板,前后仅历时4个多月。 天弘基金称,2015年以来,天弘创新布局股权投资业务,重点关注电商、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移动娱乐、传媒以及大健康等民生产业与智慧产业,已成功完成数单包括医药、传媒和大数据领域的投资。未来,天弘创新将凭借自身丰富的投融资经验,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平台,与上市公司、挂牌公司合作设立医疗健康并购基金,助力医疗健康上市公司、挂牌公司拓展融资渠道,通过并购实现转型和跨越式增长。就在不久前,天弘创新还完成了对北京建飞科联科技有限公司的B轮投资,成为2015年国内商用Wi-Fi市场的最大一笔融资。 “公募基金热衷于股权投资,一方面是当前国内的股权投资标的众多,有大量优秀的项目可供选择,而且好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都比较不错。”上述私募股权基金经理进一步表示,“其实从基金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公募基金开拓股权投资领域也是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投资领域。” “当前,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在进行财富管理时越来越追求资产配置,而股权投资已经成为资产配置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虽然股权投资的时间可能较长,但因往往能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也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上述私募股权基金经理表示。 因此,在这种情势下,不仅是基金公司想要投身于股权投资,包括银行、保险等在内的传统金融机构,以及房地产、医疗器械等实体经济企业同样迫切地想进入股权投资领域。 近日有消息称,在去年批设两家的基础上,保险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有望再度放行,保监会近期或将再度批设一批新牌照。而中国产业转型要成功,就需要在股权中不断地创新与变革。 私募看中公募牌照 而在公募基金纷纷投身私募股权投资的同时,大量的私募基金则开始了反向操作,挺进公募基金领域。 据证监会网站上最新发布的信息,2015年12月下旬又有两家基金管理公司设立申请的材料被证监会接收,私募身影再现其中。提交公募基金牌照申请的分别为瑞富基金和国鑫基金。其中,国鑫基金拟注册地位于深圳,其申请材料于去年12月28日被证监会接收。据了解,国鑫基金由上市公司爱施德(13.25, 0.07, 0.53%)与深圳国鑫创沅资本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掌门人张礼庆合资设立。事实上,早在2015年9月21日,爱施德就发布了“关于拟投资设立国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公告”。根据公告内容,爱施德出资人民币4000万元,占注册资本总额的40%,而剩余股份均由张礼庆个人出资人民币6000万元拥有。 目前,私募进军公募的路线有两条:一是私募出资参股公募基金,如年初上海景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出资7000万元成为长安基金股东;二是私募自己发起成立公募基金。 截至目前,私募基金掌门人与外界个人或公司联手设立公募已有多例。2015年4月,鹏扬投资掌门人杨爱斌联手上海华石投资发起设立鹏扬基金公司,成为首家私募掌门人直接发起设立并控股的基金公司;2015年9月,凯石投资陈继武联手李琛以个人名义发起设立凯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5年12月,歌斐资产殷哲同样联手老战友谭文清以个人名义发起设立歌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家公募基金名称均和旗下私募名称保持一致。 证监会最新公布的资料显示,目前,在等待审批的基金公司已达到28家。从等待批文的28家基金公司申请的时间上看,2014年11月、2014年12月、2015年2月、2015年4月、2015年6月、2015年8月、2015年9月、2015年10月、2015年11月和2015年12月,分别有1家、1家、2家、2家、2家、4家、5家、4家、3家和4家新的基金公司向证监会递交基金公司设立申请。 根据证监会披露的2015年11月底公募基金市场数据,基金公司数量已达到100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9家,保险资管公司1家。若上述基金公司在2016年均能获批,则2016年基金公司数量有望超过130家。 2013年底,监管层允许自然人可以成为基金公司的主要股东(一般指持股25%以上)或持股5%以上的非主要股东,而这一条件的放开,也给一些资本实力雄厚的资管大佬涉足公募行业提供了机会。 对于今年多位私募大佬发起设立基金公司的现象,钱景财富CEO赵荣春认为,对于设立公募基金,私募大佬们有着先天优势,如在一级市场的投资“眼光”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获得积极反映。另一方面,PE拓展公募业务也可弥补PE资产业务单薄的劣势,完善大资管模式。格上理财研究员张彦也指出,未来还会涌现其他私募大佬设立公募基金的现象,但这与公司发展规划、公司投资能力及治理能力都紧密相关。 上述不愿具名的私募股权基金经理所在的公司同样在申请成立公募基金公司的行列当中。他表示:“只拥有私募基金牌照在诸多业务方面都是受限的,而有了公募基金牌照,我们的业务范围可以得到扩展,规模也能做得更大。” 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学教授、私募证券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严弘认为:“公募拥有庞大的渠道资源,正是私募所欠缺的。若参股公募,私募可以利用现成的团队和渠道,上手会比较快。而相比目前基本是国有或合资的公募基金,私募灵活的股权激励模式优势突出,这一优势最能延续的还是自然人直接控股基金公司。” 无论是公募基金进军私募股权投资领域,还是私募基金争相成立公募基金,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而言都是有促进作用的。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