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归的热潮去而复返
中概股再现回归潮,VC/PE参与热情空前高涨。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已有33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收到了私有化要约,创近年以来的峰值。 上周三(2月17日)晚,聚美优品宣布收到来自公司CEO陈欧、红杉资本等递交的私有化申请,准备以每7美元/ADS(ADS,American Depositary Shares,即美国存托股份)的价格进行私有化,由此拉开了2016年中概股回归的序幕。
业内人士称,相比于之前的中概股回归热潮,新一轮的中概股回归潮中投资机构的参与热情更为高涨;中概股回归不仅对企业本身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将给资本市场的其他参与者带来新的机遇。 新一轮的中概股回归热始于2014年,随后2015上半年A股市场的高歌猛进直接刺激20余家中概股纷纷提出私有化要约,而随着去年下半年A股的异常波动,中概股回归进程明显受阻。 而从2014年的中概股热到2015年的中概股集体回归,境内外资本市场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已经发生了风云剧变。 一方面,2015年年初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 》将国外实际控制主体纳入了监管范围,使得已利用VIE(可变利益实体)架构海外上市的企业风险大增,而未上市的企业对VIE架构不得不更加慎重对待。 另一方面,国内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改革。工信部196号文、注册制、战略新兴板等新政层出不穷,这对于中概股来说,也将迎来最包容开放的境内资本市场时代。 以聚美优品为例,2014年5月份聚美在纽交所上市,其股价在2014年8月份曾创出近40美元的历史高位,而其股价近期曾探底至4.9美元。与上市时相比,聚美市值已缩水近30亿美元。 中概股回归的未来形势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回归门槛降低,回归速度加快,目前仍有近200家中概股在美上市,回归体量不容小觑; 二是政策不断突破,回归方式创新,这一轮的中概股回归开始着眼于企业自身的特点,对回归路径加以大胆的尝试和突破; 三是回归体量渐大,巨头或踏上回归之路。 VC/PE参与热情高涨 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认为,中概股回归不仅对企业本身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给资本市场的其他参与者带来了新的机遇。 首先是国内投资机构面临广泛的投资机会。业内人士表示,中概股回归类的人民币基金迄今已达百亿量级,如金石策源互联网+产业基金、兴证赛富新兴产业并购投资基金以及中国首只海外VIE架构回归概念母基金——中国龙腾回归母基金等。而随着中概股回归浪潮的持续,这一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其次是中介机构合作形式升级。在迎接中概股回归进程中,华泰证券(601688,股吧)联手红杉资本设立华泰瑞联并购基金、中信证券(600030,股吧)牵手华兴资本等合作模式的出现,不仅为中概股回归创造了有利条件,更是在不同维度上拓宽了各方的业务范围,提升了整体资本运作能力。 事实上,相较于之前的中概股回归热潮,最新一轮的中概股回归潮中投资机构的参与热情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数据显示,在2015年已完成私有化和已达成协议的10家中概股企业中,平均每家私有化的中概股企业都有3家以上的投资机构参与。 以分众传媒和巨人网络为例,按照重组方案重组后的公司总股本来计算,相比于在美退市时的市值,回到A股的分众传媒和巨人网络市值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其中分众传媒市值增长近11倍,而巨人网络市值也增长了6倍左右,整个时间周期为2至4年,为背后投资者创造了不俗的回报。 从2014年的中概股热到2015年的中概股集体回归,境内外资本市场在短短两年时相比于之前的中概股回归热潮,新一轮的中概股回归潮中投资机构的参与热情更为高涨;中概股回归不仅对企业本身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将给资本市场的其他参与者带来新机遇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