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私募股权基金需要怎么做
近几年来,国内民间金融获得大力发展,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P2P公司、私募股权基金等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然而,经过前期的野蛮生长之后,民间金融机构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 近两年,P2P公司不断上演跑路潮,令很多参与其中的人血本无归,国内媒体也对此多有报道。 其实,与P2P公司相比,某些私募股权基金所蕴含的风险同样不容小视。近日,国内某知名资产管理机构被曝出所承销的一款私募股权基金产品“烂尾”的消息,该资产管理机构也被投资人质疑夸大宣传,并在这一项目中分得高额管理费。一时之间,有关私募股权基金的风险问题,再度受到关注。 如果您已经因为投资私募股权基金而出现损失,并且发行机构存在夸大宣传或是虚假宣假,那就来听听以下的建议. 从2008年开始,家境殷实的刘洁(化名)就成为一名职业股民,平日里将孩子送到学校之后,刘洁就会前往证券营业部的大户室炒股。刘洁为人开朗、随和,与大户室里的股友和该证券营业部的员工们建立了非常融洽的关系。 2014年年初,该证券营业部的一位李经理向刘洁推荐一款私募股权基金产品。“现在的行情想要赚钱太难了,将钱用于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只有5%左右,莫不如买这款私募股权基金产品。”李经理向刘洁极力推荐。 据介绍,这款产品是李经理的朋友公司发行的,产品的存续期为两年,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13%,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一个房地产公司的养老地产项目。“他们公司刚刚成立,我现在是无偿帮忙推销。” “和李经理已经相识五六年,而且他当时拍着胸脯说这款产品肯定是零风险,加之当时提出的回报率比较诱人,所以在经过几次劝说之后,我和身边的几位股民朋友都买了这款产品。这款私募股权基金的门槛是100万元,我和其他几位股友共购买了800万元。”刘洁回忆说,“实话实说,当时的确没有进行过多了解,更多还是相信他的个人信誉。”至于她本人究竟动用了多少资金购买该理财产品,刘洁则拒绝透露。 时间飞逝,转眼间一年就过去了。2015年年初,刘洁购买的这款私募股权基金迎来了第一次分红付息。“当时是按期、足额支付利息,大家拿到利息后都很高兴,有的人买了礼物送给李经理表示感谢。”刘洁回忆说。 逆转 然而到了2016年年初还本付息的时候,事情却发生了逆转。“因为项目方资金紧张,恐怕要延期一个月才能还本付息,请大家相信我,肯定是一分钱都差不了。”彼时,李经理告诉刘洁等人。 这个消息令刘洁等购买了该私募股权基金产品的投资人感到意外,但是看在李经理的面子,大家答应可以延后一个月还本付息。一个月之后,等来的消息却依然是让大家“再等等”,这时候购买了该私募股权基金产品的几位股民开始坐不住了。“因为大家是通过李经理购买的该款产品,所以每天私下里都找李经理要钱。”刘洁说,“后来大家还了解到,李经理其实就是那家私募股权基金的合伙人之一,这家私募股权基金公司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给那个房地产公司募资。” 2016年五一小长假过后,刘洁从证券营业部其他员工处得知,李经理已经递交了辞职报告,正在履行辞职程序。“当时大家就慌了,如果李经理走了还找谁要钱去?大家再度找到李经理交涉,如果不能拿回本息就将报警。”刘洁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 万般无奈之下,李经理带着刘洁等几位股民、以及他们委托的律师找到了那家房地产公司的负责人。几经交涉,刘洁等人使出了各种手段,动用了各种关系之后,最终那家房地产公司的负责人同意从其他渠道拆借资金,优先偿还刘洁等几位股民的本金和利息。“在与他们的交涉时得知,因为计划中的下一期私募股权基金产品没能顺利发行,加之房子销售远远差于预期,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已经处于断裂状态。他们逾期未付的本息合计有几千万元,我们几个人的钱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刘洁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 今年7、8月份,刘洁和其他几位股民最终拿到了全部本息,但刘洁仍心有余悸。“现在说起来轻松,其实这中间的过程是非常周折的,有些细节没有办法和你具体介绍。”刘洁说,“如果要是没有可以利用的资源,恐怕我们也会和大多数人一样只能无奈地继续等待,最终很可能会血本无归。” 近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在东北某城市的一座写字楼内看到,该写字楼内有不下20家私募股权基金公司聚集在这里办公。“在我们这座城市,好几栋写字楼里都存在这样的情况,这并不代表我们这里的私募股权基金行业有多繁荣,反而是说明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你看到的这些所谓的私募股权基金公司,其中不少都是没有什么实质业务的皮包公司。”有当地熟悉该行业的知情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不可否认,的确有很多私募股权基金公司是在做着合法、合规的业务,但是也有些规模比较小、经营也不够正规的公司却是打着私募股权基金的招牌,从事着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勾当。” 据这位人士介绍,现在很多所谓的私募股权主要业务是帮助一些实体企业、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募集资金,通过发新还旧的方式来维持项目的运作。大家都知道,现在除了几个一线城市和少数几个二线城市之外,绝大多数的二线、三线城市的房地产行业都不景气,房地产行业面临巨大的去库存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依靠房地产项目很难支付和偿还投资人的本息,如果私募股权基金不能一期接一期的发行产品,那么将会导致资金链的断裂,投资人也将因此受到损失。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像刘洁遇到的这种私募股权基金还算是好的,起码后面还有一个养老地产项目做支撑。有个别私募股权基金根本就没有任何实质项目,只是在利用私募股权这个名义进行非法集资。”据他介绍。 农行吉林省分行财富管理中心财富顾问刘建华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私募股权基金是PE的一种,既有从事私人股权(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基金,但是现在更多则是属于夹层基金,从事明股实债的业务,实质上是一种股债结合的运作模式。 “这类基金通常都会以有限合伙的形式运作,投资人签订的投资意向书实质上就是有限合伙的入伙协议。”刘建华进一步介绍说,对于这类基金而言,最大的风险就是募集资金投向的项目风险,如果项目本身不行,那么最终很可能造成资不抵债,投资人投入的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也将因此而受损。大家现在都知道P2P蕴含的风险比较大,但实际上,有些运作不规范的私募股权基金风险同样不容小觑。 刘建华说,目前市场中的私募股权基金数量众多,产品投向五花八门,很多私募股权基金往往会向投资者许以丰厚的回报,因此投资人都比较青睐这种产品。投资人在选择私募股权基金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最好是找专业人士帮助分析一下基金的运作模式,如果基金已有待投项目,则要认真考察和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和未来发展前景。 如果有投资人在别人的误导下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并产生了损失,是否可以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对此,证券时报维权律师团成员、广东奔犇律师事务所的刘国华律师表示,在发现自己合法权益受损之后, 法律显然是投资者维权最有力的武器。投资者首先要准备好相关证据,如基金合同、公司章程、合伙协议、缴费收据、报刊等;其次,由于私募股权基金维权专业性比较强,为便于投诉、举报或者起诉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投资者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刘国华律师建议,投资者可以从多角度审核私募基金是否有违反法律规定之处。例如,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是否在基金业协会办理了登记备案;是否制定并签订了基金合同、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是否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单只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人数累计是否超过《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规定的特定数量;除特定投资者外,投资者是否为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是否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是否通过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分析会、传单、微信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等。 另外,投资人还应该了解基金公司是否有以下行为:将其固有财产或者他人财产混同于基金财产从事投资活动;不公平地对待其管理的不同基金财产;利用基金财产或者职务之便,为本人或者投资者以外的人牟取利益,进行利益输送;侵占、挪用基金财产;泄露因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利用该信息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的交易活动;从事损害基金财产和投资者利益的投资活动;玩忽职守,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从事内幕交易、操纵交易价格及其他不正当交易活动等等。 “投资者发现有违法、违约行为后,最好及时采取措施维权。毕竟私募股权基金一般涉及金额较大,越早采取行动,取得和解退款的可能性越大。”刘国华说. 投资者们还可以向基金业协会投诉,要求他们对纠纷进行调解;向证监部门进行投诉,由证监部门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对情况严重或涉嫌金融诈骗等犯罪行为的,向公安机关举报;通过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挽回损失,期间最好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