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进程完成还需3-5年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温彬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加快利率、汇率市场化以及资本项目开放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金融改革部分的最大看点,如何处理好利率、汇率市场化与资本项目开放的顺序仍是金融改革的难点。下一阶段的中心工作是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这预计还需要3-5年才能完成。 处理利率汇率市场化与资本项目开放顺序温彬表示,加快利率、汇率市场化以及资本项目开放是《决定》中金融改革措施的最大看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于这三个方面表述是“稳步”和“逐步”,而《决定》提出“加快”,说明金融要素价格改革是金融改革的核心。利率和汇率等金融要素价格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微观基础。存款保险制度作为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和基础可能会在明年正式落地,民营金融机构将在今年末或明年初获批设立。 如何处理好利率、汇率市场化与资本项目开放的顺序仍是金融改革的难点。《决定》提出“双加快”,即金融的改革和开放会同步推进,外部风险和不确定也会随之增大,这就对监管能力和金融机构竞争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国企曾占用了大量金融资源导致金融资源过于集中的局面情况的出现与金融改革相对滞后有很大关系。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银行支持国有企业可以获得稳定且风险较低的利差收益,中小企业客户缺乏发展的动力。国有企业在股票和债券发行的审批制上也直接占据融资方面的优势,最终形成了金融资源向国有企业集聚。 金融市场化改革将有助于金融资源按照市场法则和效率原则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平等地进行配置。原因有三:一是利率市场化导致利差收窄,从而激励商业银行贷款资源向中小民营企业倾斜;二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和债券市场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增加了更多渠道;三是民营银行的设立将使银行股权多元化,形成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银行业机构体系,从而满足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需要。 监管模式向“功能型”转变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快,金融机构事实上的混业经营发展迅速,原有的监管架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难以适应现实要求。今年8月,为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共同组成。下一阶段,应着重明确联席会议制度与各监管部门职能和定位,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的交流合作,借鉴国际经验,最终实现监管模式由“机构型”监管向“功能型”监管的转变。 今年7月,国务院出台《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民营银行呼之欲出。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于民营银行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经营风险等,仍需要在准入环节以及经营环节加强监管。目前对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的标准和条件争议较大。从长期来看,审慎推进设立民营金融机构有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 从今年7月20日起,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LPR)正式运行,标志着贷款利率市场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下一阶段中心工作是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目前存款利率的定价包括三种价格,一是基准存款利率,二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三是银行理财产品利率。增加市场定价的负债产品在银行负债中的比重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路径,实现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最终是以市场化负债产品价格与存款价格并轨的方式。 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大额存单是提高负债市场定价占比的突破点。目前商业银行即将向金融同业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NCDs),在未来条件成熟时再发行面向企业及个人的大额存单,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的市场化定价范围和比重,最终使存款利率市场化。而基准利率形成、金融机构适应能力、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等多种因素决定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放开的进程,所以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会一蹴而就,估计还需要3-5年左右。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