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伴侣商标”之争
咖啡伴侣于1961年开始生产,是世界上第一种不舍牛奶成分的奶精,其主要成分是植脂末。后谷公司总经理潘松说:“当时雀巢公司在中国注册的是中文咖啡伴侣,没有图片和字母。20年后,这4个字已经变成通用名称。在咖啡的调兑品中,奶精、植脂末叫起来都不如伴侣贴切。”“咖啡伴侣”作为咖啡调味剂的形式存在多年,从“咖啡伴侣”汉字本身的含义来看,是对这类商品质量、功能、用途等特点的直接叙述,缺乏显著特征。雀巢公司将“咖啡伴侣”作为商品名称使用,客观上淡化了其作为商标的显著性。 实际上,从2004年,上海摩奇食品有限公司在植脂末产品的外包装上使用“咖啡伴侣”商标被查开始,这个名称已经被本土众多企业当一个通用词汇使用。 在现行的法律中,什么是通用名称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对于此次后谷叫板雀巢,业界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咖啡伴侣”不过是雀巢给植脂末取的名字,后谷可以再申请例如“咖啡情人”之类的商标,硬要把人家的品牌变成行业通用名词公用,不公平。 而另一种说法似乎更迎合了中国咖啡企业的口味,中国民众在提到咖啡饮品的配料植脂末时,多称“咖啡伴侣”,基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考虑,“咖啡伴侣”理应成为一个通用名词。 现在国家商评委裁定结果尚无可知,和其他品牌争夺战一样,若不出意料,“咖啡伴侣”的品牌之争也将旷日持久。 2009年9月3日,昆明市盘龙区工商局青云分局没收了后谷公司四月份生产的12000包“咖啡伴侣”。 20天后,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携手以后谷咖啡为代表的企业,质疑雀巢“咖啡伴侣”商标注册,并呼吁雀巢主动放弃“咖啡伴侣”商标独占使用权。 9月25日,面对质疑,雀巢态度坚决:誓将“咖啡伴侣”维权到底,不会放弃“咖啡伴侣”。 11月9日,云南后谷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松对媒体表示,已正式向有关部门提请撤销雀巢“咖啡伴侣”注册商标,目前该申请已被受理。 这场国内迅速崛起的咖啡企业与世界巨头之间的较量,与我国整个咖啡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21年前,国际速溶咖啡巨头雀巢公司和麦斯威尔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并大量收购我国的咖啡原料。后谷公司从2000年开始向雀巢等外资咖啡企业提供原料,并一度成为雀巢最大的原料供应商。 当时,整个中国咖啡行业,只有海南力神和海口速溶咖啡厂,这两家在市场中最“知名”企业的年生产能力总和不到700吨。 受咖啡市场高额利润的吸引,后谷公司逐渐由原料供应商向咖啡生产商转变。2008年6月底,云南后谷突然宣布,将不再向雀巢供应咖啡原料,从而毅然“甩掉”了这家合作多年的国际巨头。 2009年9月3目的后谷公司被查事件不过使双方矛盾公开化。事实上,“咖啡伴侣”确实是雀巢公司于1988年申请并获准注册的商标,雀巢的投诉也无可厚非。 但对于发展势头强劲的后谷咖啡来说,雄心勃勃之时,却遭遇到了“咖啡伴侣”使用权的尴尬,因此,商标之争,或许只是中国咖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外资咖啡巨头碰撞的开始。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