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投资网首页 | 收 藏分站 | 融资服务 | 会员服务 | 投资人服务 | 加盟代理 | 投资人打假 | 联系我们
中国风险投资网 > 政策法规 > 银监会吹风调整路径

银监会吹风调整路径

2014年06月11日 01:42    来源:中国风险投资网    网站管理员09

  上周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存贷比“75%的红线不能突破”,但会考虑根据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对存贷比的分子、分母内容进行调整。王兆星提到,过去比较稳定的存款来源没有计入分母,保持资金流动稳定性的情况下,未来也考虑计入分母,扩大存款端分母。

    进入6月,“存贷比”这个年中考在银行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但今年似乎银行早有准备,5月开始便着手发行收益相对较高、跨越6月30日这个时间节点的理财产品,以提前锁定资金。进入6月,甚至曝出了部分银行关闭大额跨行实时汇款的通道,应对招数可谓花样百出。

  然而,这延续多年的存贷比压力,或许在政策上即将迎来释压窗口。

  山东某商业银行人士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适度调整存贷比的脚步正在临近。

  压力仍大

  去年6月发生的震动金融市场的“6·20”事件,令银行业记忆犹新。而今年4月份银行业居民存款下滑严重,其中人民币存款减少6546亿元,同比多减了5545亿元。在存款分类中,住户存款减少了1.23万亿元。这让许多银行心有余悸,担心“6·20”钱荒再度重演,于是便出现了5月底竞相发售37、35天的理财产品的现象,实际上是为了提前锁定6月底的存款。

  存贷比作为一个监管指标,主要是防止银行不考虑存款规模,过度向外发放贷款,造成银行支付危机。目前,央行规定商业银行最高的存贷比例为75%。

  事实上,商业银行的盈利性质决定其将尽力发放贷款。在考核时点为了不超越监管红线就又需全力吸收存款满足存贷监管,特别是考核时点,经常会出现高息揽储的情况。

  导报记者查阅银行业2014年一季报数据发现,目前银行存贷比压力较大。截至3月31日,在国有大行的存贷比中,交行为74.35%,已接近75%的监管红线;中行为71.21%,建行为69.38%;股份行中,华夏银行(行情,问诊)也已超过70%。

  进入6月,银行揽储的力度不断加大也反映了存贷比仍存考核压力。从理财市场预期收益数据来看,目前新发行预期收益超过6%的银行理财产品已3174款。近两周,新发行的30~60天短期产品的预期收益呈上升趋势。

  此外,导报记者注意到,同样能体现目前银行资金压力的数据———1个月期SHIBOR利率上涨17.7个基点,至4.161%。而与此同时,14天期利率则下跌28.4个基点,至3.158%。上述金融市场人士对此表示,“目前银行的注意力在于平稳度过半年考核时点,14天期银行间拆借对存贷比考核没有实际作用,利率自然下跌。”但上述人士同时表示,随着时间的推进,到6月下旬,14天期利率和1月期利率的涨跌情况必然互换,以降低考核成本。

  或被弱化

  实际上,随着银行业务逐渐丰富,单纯考核存贷比对于银行的实际监管效力已逐渐失去意义。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75%的存贷比指标有一定意义,但现在银行做表外业务便可一定程度上绕过存贷比。“监管部门如果单纯按照存贷比考核已失去了最初的意义,特别是同业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发展,应该有更科学的考核办法。”

  导报记者注意到,银监会发布的2013年年报已提及,将深入研究改进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的总体方案,强化日均指标考核,纠正冲时点冲动。

  临近年中,考核办法调整的话题又被推到台上。王兆星透露,虽然不会对存贷比75%的比例进行调整,但会考虑根据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对存贷比的分子、分母内容进行调整。

  具体而言,对专门用于支持小企业贷款来发行的金融债券,不计入分母的存款当中,其发放的贷款也不计入分子的贷款中;对“三农”、小微企业的专项贷款也不计入分子当中。

  同时,过去比较稳定的存款来源没有计入分母,在保持资金流动稳定性的情况下,未来也考虑计入分母,扩大存款端分母。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这可能意味着,未来会将稳定、非结算类以及有固定期限的同业存款计入存贷比。

      此外,一直被市场广为关注的货币基金等协议存款是否计入存贷比已被市场争论很久。未来利率市场化放开,存款就会更加多元化,货币基金未来计入存贷比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上述金融市场人士表示,“其实,未来存贷比这一考核指标会越来越弱化,而资本充足率等指标会更受重视,也更科学。”

  今年5月份,五部门联合发布“127号文”(即《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规定,同业存款业务是指金融机构之间开展的同业资金存入与存出业务,其中资金存入方仅为具有吸收存款资格的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业务按照期限、业务关系和用途分为结算性同业存款和非结算性同业存款。业内人士表示,“127号文”已为存贷比内容调整打下了基础。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更多
近期活动
  • 往届回顾

中国-深圳 中国风险投资网--风险投资的门户网站 1999 - 2012 中国风险投资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111684号

中国风险投资网法律顾问由广东创晖律师事务所独家提供

中国互联网学会 versign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网站备案 网上交易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