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终结高增长 转型迫在眉睫
“刚性兑付”意识必须打破 中央财经大学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孟祥轶称,在过去十几年里,信托机构较少发生投资人遭受损失的情况,维护了信托“以信为本”的行业特征,有利于我国信托业未来的转型与发展。但投资者对于信托业假想的“刚性兑付”,一方面无法可依,另一方面也不符合市场交易公平性原则。因而,必须打破投资者“刚性兑付”意识,这也是保护投资者长期利益的必要手段。 据介绍,今日发布的《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3-2014)》,是由中国信托业协会组织编写的首份行业发展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信托业在过去一年的发展状况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监管数据的分析,辅以业内调研案例,从业绩、环境、业务、创新、治理多维度审视信托业,客观全面地反映了中国信托业2013年的发展情况。 今日发布的《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3-2014)》显示,截止2013年末,我国信托业资产规模为10.91万亿元,同比增长46.05%,连续四年的50%以上高增速结束。中国信托业协会专职副会长王丽娟表示,我国信托业步入稳定增长阶段,需要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型与创新。 引发信托风险事件三因素 针对2013年以来信托业暴露出的风险事件,王丽娟分析了三方面主要原因。一是实体经济风险向信托传递,部分行业面临深度调整,个别产业风险显著上升,影响信托项目兑付。二是部分交易对手财务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大,资金周转困难,影响了信托贷款按时偿还。三是部分金融机构履职尽责不到位,未能发现交易对手涉及民间借贷或违规担保,以及项目实际控制人挪用信托资金等问题。王丽娟认为,当前信托行业风险可控,但风险防控压力增大。 中国信托业转型迫在眉睫 “信托业过去赚快钱的模式确实已经无法持续”,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王晓龙总经理表示,“虽然大家都还没有摸索出成熟、可行的新型发展路径,但转型迫在眉睫。”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卫晖介绍,外贸信托转型实践可遵循盘活银行业存量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来自资本市场的证券受托人业务、源自实体经济更多细分领域的私募投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四个方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则认为,信托业在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源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股东、团队优势,“百花齐放”,在业务拓展和实践中自然实现特色经营。而从管理部门角度,应尽快出台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同时,还要提高信托公司的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准。前者可通过专业资格认证,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后者是整个社会法律体系建构问题和信托公司的内控体系建设问题。此外,还应有效管理行业和公司的营销问题。为界定本公司法律责任,信托公司应承担营销过程,向合格投资者合理营销。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