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研究沟通平台 “工作论文”栏目上线
“仔细阅读首次刊登的七篇文章,能从中发现不少新颖的观点,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些路径以及思路上的借鉴。”在该栏目上线后,一位学术界研究人士在阅读后对记者表示,比如说,在《中国的结构性通货膨胀研究―――基于CPI与PPI的相对变化》中,研究者提出,“现阶段在分析中国CPI与PPI价格变化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经济转型过程中深层次结构性因素的影响。相应地,在通胀治理方面,应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供给政策等的协调配合”的观点;在《人民币均衡实际有效汇率与汇率失衡的测度》这篇论文中,研究者从经济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角度研究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有效汇率和汇率失衡程度,得出了“人民币在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前存在大约15%左右的低估,汇改后这一失衡趋势逐步缩小,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失衡开始围绕零值呈现小范围波动”这一结论,并作出“汇率已接近均衡,未来不存在持续大幅升值的基础条件”的判断;同时,部分研究也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比如说《绿色金融政策及在中国的运用》,该论文在综述有关绿色金融发展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建立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一个初步理论框架和相关政策建议,这对今天急需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具有现实意义。 “总的来看,面对较为复杂的经济形势,加强学术研究、建立沟通平台,有助于提升中央银行的研究水平,长远看也将有助于宏观政策的科学决策。”该人士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央行希望通过“工作论文”这个新栏目,搭建一个良好的、具有互动性的沟通平台,让央行的研究人员及时与经济和金融界沟通,取得反馈意见,并加强国际交流。同时,央行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推动提升研究水平,为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决策提供更好的研究支持。 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首页开通了一个名为“工作论文”的新栏目。打开该栏目网页,可以看到这样的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刊登人民银行系统工作人员撰写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经济、金融和有关改革发展议题,多为人民银行工作人员开展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及时刊登这些文章,有助于促进与经济金融学界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推动社会力量加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论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任何公开报道或引用,请注明来源为《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 “首期我们刊登出七篇文章,论题涉及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结构性通胀、均衡汇率、全要素生产率、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监管、包容性金融发展、绿色金融等内容。这些文章是从上百篇候选文章中选出的。”采访中,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栏目,搭建一个良好的、具有互动性的沟通平台。让央行的研究人员及时与经济和金融界沟通,取得反馈意见,并加强国际交流。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推动提升研究水平,为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决策提供更好的研究支持。”马骏表示。 及时公开发表央行研究人员工作论文是国际上其他主要国家央行的通行做法,也是国际上央行增加透明度、加强与市场沟通的具体方式之一。马骏表示,通过《工作论文》系列,可以在有初步研究成果之时,及时与经济和金融界沟通,取得反馈意见,以提高央行研究人员的学术研究水平。另外,由于在网上刊登,其传播的便利性也有助于国际交流,并引导学术界对一些重要议题的关注和参与有关研究。 马骏表示,希望通过《工作论文》等机制支持和加强基础性、理论性、前瞻性的研究工作,为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决策提供更好的研究支持。 目前,《工作论文》主要研究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金融和其他结构性改革议题,注重中长期、结构性问题和有前瞻性的课题,但这些工作论文不涉及短期货币政策走势。 记者了解到,《工作论文》编辑部建议作者关注的一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宏观经济分析、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和利率传导机制、金融稳定与其他货币政策目标的协调和政策工具选择、产出缺口、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潜力、房地产与经济周期、通胀预期的决定因素和调控预期的工具、国际金融监管、资本项目开放条件下的宏观审慎手段及效果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和离岸市场发展对国内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的影响、金融创新和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影响、绿色金融政策、美国加息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影响等。 在对读者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加强沟通”、“增加透明度”、“打造研究型央行”成为市场对此举进行解读的关键词。 近期以来,不知不觉中,央行已更加注重对市场和公众的有效沟通,并正在通过有效方式向市场传递政策预期和提供解读。除例行及时发布每季、每月相关金融统计数据外,不久前央行还在社会融资规模发布的基础上,增加了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的数据发布;今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央行在信贷、货币供应量等数据发布的同时,也对数据进行深入解读,解释了数据波动的特殊原因,更好地回应了市场关切;而《工作论文》的正式亮相也是央行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加强沟通的又一举措。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