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大亮点:“一币联两市”
实惠--"团购"、轧差结算胜过单打独斗 在沪港通开通前,买卖港股过程中的"人民币-港币-人民币"资金流转过程不可避免地引起"蚀汇差"问题,两次货币兑换过程的汇率差额本身就会侵蚀到投资者的经济利益。 沪港通开通后,在委托证券公司下单买卖港股通时,交易软件会有参考汇率提示投资者,在进行资金结算时,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会根据全市场港股通成交的清算金额与换汇银行换汇后计算出结算汇兑比率,该比率用于结算投资者实际应该支付或得到的人民币。并且,每个交易日的换汇额是按资金流入流出的净轧差结算,当日换汇额远远小于成交额,由此节省的成本将平均派回到单位交易中,可以想见,投资者通过这种"团购"和轧差结算,能够享受到单打独斗所不能享受的较低成本。 香港联合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曾说过,在双方法规、制度、交易不变的情况下,沪港通在交易、清算结算、账户和风险管控系统上做了很多创新,以最低的制度成本换取最大的市场效果,同时对投资者的限制越少越好。 沪港通开启后,"一币联两市",一个账户可以购买两个市场的股票,一个币种可以购买两种标价方式的股票,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对投资的限制,无疑有助于提升市场效率。 沪港通仅以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一币联两市"是沪港通的最大亮点之一。大而化之,这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下开放的重要试验性举措,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层次解读--但笔者更愿意从普通投资者的角度,体会"一币联两市"带来的便利、效率和实惠。 所谓便利,即指沪港通极大简化了传统港股投资的繁琐程序;效率,即指沪港通有利于汇率风险管理;实惠,即指沪港通有助降低换汇成本。 便利--过往"灰色三部曲"如今一键搞定 沪港通开启前,内地居民直接投资港股是法规所不允许的。实践中,存在内地居民通过一些手段方法绕过相关限制,在香港开户买卖港股的现象,但这一过程涉及的程序复杂、换汇繁琐,隐性风险巨大。 举例来说,内地投资者若想投资港股,需经历以下步骤:第一,持护照在香港的证券公司开户,或在国内有开设港股资质的证券公司开立港股账户。第二,买卖港股过程中,操作系统提供的免费行情数据至少有15分钟的延迟,如需获取实时行情,则需另外支付高额费用。第三,资金结算的换汇过程需要投资者多步操作。 沪港通开启之后,大陆的港股通投资者可以使用沪市人民币普通股账户进行交易,交易过程与买卖A股基本一致,一键搞定。尚无沪市账户的投资者,也无需赴港开户,只需在大陆证券公司开户。符合条件的内地机构投资者或者在上交所特许的证券公司开户的个人投资者,向开户证券公司下单委托,经由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的证券交易服务公司(SPV),向联交所进行申报(买卖盘传递),完成"港股通"股票的买卖。"港股通"股票均以港币报价,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买卖港股实际支付或收取人民币。"人民币进,人民币出",大大提高了投资的便捷性。 效率--不受换汇额度限制有助汇率风险管理 根据外汇管理相关规定,境内个人凭居民身份证每人每年可购买等值5万美元的外汇的结汇、换汇额度限制。沪港通开启之前,内地投资者买卖港股、兑换港币也必须遵守这一规定。如需更大额的投资,只能通过其他灰色途径,这其中的风险相对较高。 沪港通开启之后,投资者使用人民币股票账户买卖港股,直接以人民币与证券公司进行交收,避免了换汇额度限制,从而也提高了投资效率。 同时,沪港通也有助于汇率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缩短了港币资产与人民币货币资产之间的双向转换时间。 沪港通开启之前,内地投资者若想投资港股,需要(一)在内地兑换港币、(二)将港币汇入在港的股票账户、(三)以港币买卖港股、(四)将卖出港股所得的港币资金汇回内地。 沪港通开启之后,内地投资者不需要自己兑换港币,省去了步骤(一)、(二)、(四)。通过前面提到的"一键搞定"的操作模式,投资者只要卖出港股,就可以将原先持有的港币股票换成了人民币货币资产,投资者只要买入港股就可以将人民币资产换成了港股,大大简化了货币兑换的手续,缩短了换汇时间,由此提高了汇率风险管理的效率。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