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绑促资本市场发展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发布于2006年,该法规规定,发行可转债需要满足最近三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可转债融资后公司的累积债券余额不超过净资产的40%,对净资产不足15亿元的公司发行可转债有提供担保的要求。 现在看来,这些条条框框都是参考当时公开增发门槛而设置的法规限制。时过境迁,之后随着定向增发办法的出现,由于其门槛低,限制少,操作灵活,很快就成为主流再融资工具,而公开增发几乎绝迹。可见制度上一旦松绑,市场力量马上就会显示出其巨大活力。而可转债市场的发展困境其实同样受限于过时的限制。这些限制把大量发行对象拦在了转债市场外面。目前对定向增发股票早已没有盈利要求,而可转债的风险远小于股票,对发行可转债的ROE要求早已没必要,也不符合市场化趋势。至于发可转债的担保要求在目前企业债券大发展,同时监管层希望打破刚性兑付的背景下更是过时和毫无意义。 从海外的实务看,海外中小企业发行转债非常普遍,而且小公司的股票因为风险高同时市场流动性差,发行可转债要比直接批股要容易的多,非常对小企业的胃口。可以预见一旦取消多余限制,可转债很可能会成为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主流融资工具。 作为国内第一家转债基金的基金经理,我们喜爱转债投资,也渴望转债市场的丰富与繁荣。我们呼吁转债市场的发行端打破这些没有意义的行政管制,尽早给转债市场松绑,放手让各类企业以灵活的条款、便捷的方式发行可转债,促进资本市场的多元化,促进直接融资的加快发展。 尽管广受欢迎,但受制于容量,转债市场长期是个小众市场。2010年以来,随着中行、工行、石化、平安、民生等几个百亿元大盘转债陆续发行,转债市场规模出现大幅增长,达到千亿元以上,尽管品种仍然显得单薄。随着转债市场扩容,市场上以转债作为主要投资对象的产品也日益丰富,经统计,目前市场上以转债作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公募基金就有15个。此外,还有不少专户产品以转债为主要投资标的,保险机构和其他公募基金等也都是转债市场的常客。然而近期,随着股市的回暖,这些大象级转债陆续被强制赎回,转债市场将再次面临大幅度的萎缩。随着转债的池塘面临枯竭,众多投资机构的转债产品无奈将面临无标的可投的窘境。 转债由于其独特和优良的特性,广受机构及专业投资者的青睐,同时也是发行人非常喜欢的融资工具。既然有供求双方的一致青睐,可转债市场照理应该有很好的发展,市场应该可以繁荣的多,但为什么在内地却长期面临供给不足的局面呢?究其原因,最大的障碍来自过时的法规限制。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