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布文件 民间投资障碍有望破除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民间投资工作,先后出台了“鼓励民间投资新36条”“鼓励社会投资39条”等一系列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为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正在研究制订系列方案,酝酿中的政策将在降低民间融资困难和风险、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提高PPP项目落地成效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打通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自去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下滑趋势明显,民间投资增速在延续了2012年以来的持续下滑态势的同时,与全部投资增速,特别是与国有投资增速的差距不断扩大,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新现象,这也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去年5月,国务院首次对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开展专项督查,组成9个专项督察组,分赴18个省开展实地督查。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各地促进民间投资典型经验和做法》,对督查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促进投资增长、改善金融服务、降低企业成本等六个方面提出了26条具体措施,以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速出现趋稳态势,加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PPI增速出现由负转正走势,促使民间投资增速见底回升。 但民间投资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民间投资在经历短暂回升后再次出现回落,8月当月民间投资增速降至3%,连续两个月回落。 究其原因,民间资本在市场准入等方面仍面临不少体制性、政策性障碍。根据6月至8月国家行政学院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的第三方评估显示,民营企业在进入电力、军工等领域时要求具备较高的业绩经历和资质许可;在申请办学、办医时对教师数和医师数的要求有互为前置之嫌。另外,企业运营成本仍然偏高,土地成本、人工成本持续上涨,各种评估、评价、检验、检疫、检测等名目繁多,收费偏高。物流总费用占比过高,交通罚款不够规范。此外,有些政策落实不到位。有些政策过于原则、不易落地;有些地方落实中央政策缺乏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有些优惠政策手续繁琐、办理效率低。 为激发民间投资活力,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破解融资难题、为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融资服务等10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方针和政策要求。 据媒体报道,一些政策措施或采纳国家行政学院第三方评估报告建议。例如,在降低民间融资困难和风险方面,地方政府可能会出面成立民营企业投资基金和政府性基金,专门针对民营企业进行资金支持;在提高PPP项目落地成效方面,将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对于社会资本兴办非营利性教育、医疗和养老机构,给予与公办机构同等的支持等。 随着促进民间投资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民间投资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将被打通,民间投资在市场准入条件、资源要素配置、政府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隐形障碍”有望破除。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