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直接融资不发达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十九大报告在金融工作方面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信托业在新时代做好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国直接融资不发达,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直接融资渠道是指企业进行的自己直接和投资方对接,或者是虽借助融资中介机构,但融资中介只赚手续费、中介费、服务费,但不赚利差的融资模式,比如发债、上市募集资金(IPO)、配股和增发等通过资本运作渠道到资本市场融资的企业融资活动。间接融资是借助融资中介机构,但融资中介以赚利差为主的融资模式,比如来自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等债权融资活动。 而如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等金融改革已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包括要解决好中国经济里一些很重要的结构性问题,例如投资过高、杠杆高、消费不足、创新少、劳动相对于资本收入减少、服务业的发展等问题。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的改革,对于中国下一步的经济转型和企业创新非常重要,比如借助信托业服务实体经济,打造“实业投行”,可大大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构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之“桥梁”。 信托公司一手连接着理财市场,一手连接着实体经济。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信托公司业务数据”显示,信托业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新发展理念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取得的新进展,信托资产的增长出现了升中趋稳。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达到23.14万亿元。其中:融资类信托为4.49万亿元,同比2016年二季度末的4.09万亿元增长9.67%,与信托资产同比增长33.86%相比;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12.48万亿元,比2016年二季度末的7.47万亿元增长67.11%。 在新时代,信托业创新业务可涵盖以下八大主要方面:债权信托、股权信托、标品信托、同业信托、财产信托、资产证券化信托、公益信托及事务信托。 面对新的形势,信托公司如何强化新老业务,促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以提高其服务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朱耿洲博士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考虑: 一是发展管理层收购信托(MBO信托) ,这点对于中小企业实行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管理层收购信托(MBO信托),是指信托公司为拟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中小企业提供的集融资安排、股权持有及企业整合于一身的信托计划。管理层收购信托满足了收购主体合法性和隐蔽性的要求,实现收购资金合法性的目的,同时信托公司作为第三方专业中介机构有利于维护参与各方的合法利益。 二是发展不良资产处置信托,发挥信托在处置不良资产中作用。 截至2017年4月末,首批6家试点银行均已发行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合计163亿元,累计处置不良资产542亿元,基础资产涉及对公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个人消费类贷款等主要资产类型。到8月份,共有9家信托公司试水不良资产ABS业务。据相关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银行间市场共发行22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总额为211.44亿元,目前全部在存续期内。 事实上,不良资产ABS的项目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以华润深国投参与的“和萃”系列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为例,其在产品设计发行中创新不断:以信用卡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为入池资产,实现资产创新;批量资产入池,拓宽零售不良资产处置途径;自助构建估计模式,设计零售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估值方法;设立贷款服务机构浮动报酬等。在项目不同阶段的推进中,逐渐开启不良资产ABS的创新发展模式。 三是修改法律法规,大力加快推动资产证券化信托特别是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发展。目前信托公司已经开展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私募证券投资信托、私募股权投资信托、企业年金信托,这些业务领域未来都将有更大规模的发展。特别是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作为未来重要的房产间接投资形式和房地产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中国具有无比巨大的市场规模。 四是建设专业管理团队,提高信托机构专业投资(资产)管理能力。在一些主要的投资领域形成自己的投资管理能力,减轻中小企业投资失误,提高中小企业财富增值能力。可以预期未来市场的发展,将推动股市、债市、房地产、产业投资等各类投资日益趋向机构化和专业化,需要由熟悉各个市场领域、掌握先进投资技能的专业机构来为各类资金(资产)提供专业的投资服务。信托公司业务涉及各个投资领域,便于积累投资经验,具备成为中国重要的投资管理专业机构的潜质,也是未来信托展业的一个可选的方向。 五是增强提高信托业开发和服务高净值客户的能力。中国正处于财富的快速积累阶段,同时正在从财富的自我管理向委托管理和专业管理转变。特别是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以及中国大量独生子女、少子女家庭的存在,专业的财富管理服务可能是很多家庭和个人未来所必需的。要建设好一个为中小企业高净值客户提供资产配置和全面财富管理的运营体系,推进信托业从产品导向模式向以客户需求导向为核心的模式转变。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