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股票期权是成熟的风险避险工具 可为投资者保驾护航
随着新一轮蓝筹行情的启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以50ETF为标的的上证50ETF期权带来的机会,使用期权为现货投资进行适当避险。周二,上证50ETF期权交易量达到198.99万张,创历史新高。但总体看来,当前期权规模合理,市场投机程度尚处于合理偏低水平。 上证50指数创两年新高 一段时间以来,市场持续走强,以上证50为代表的蓝筹指数表现更是抢眼,上证50ETF今年以来涨幅32.4%。随着现货市场走强,许多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开始运用期权的各种策略来寻求更大收益或者规避风险,尤其是今年以来,包括私募在内的机构投资者纷纷进入上证50ETF期权市场,使期权市场的交易量出现较大增长。根据周二的收盘数据估算,目前期权市场的受保市值(投资者通过期权为其股票进行保险的股票市值)已经超过110亿元。 期权市场规模合理 市场投机程度尚处于合理偏低水平 尽管交易量创历史新高,总体上看,目前上证50ETF期权市场规模处于合理水平,投资者参与也相对理性。 首先,衡量市场投机程度的关键指标均处于合理偏低水平。以2017年前10个月的数据测算,上证50ETF期权市场成交持仓比平均约为0.40,远低于国际期权市场4.50的平均水平,以及境内股指期货市场2015年受限制前25至30的水平。期现成交比平均为0.49,远低于国际期权市场2.20的平均水平,以及境内股指期货市场2015年受限制前5至10的水平。 其次,各类交易行为分布较为合理。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期权市场发展报告》,保险、套利、方向性交易和增强收益四类交易行为占比分别为14.61%、26.37%、20.46%和38.56%,方向性交易占比尚处于合理偏低水平。 最后,投资者结构较为均衡。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期权市场发展报告》,机构投资者成交占比为56.71%,个人投资者成交占比为43.29%,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约47.88%,个人投资者持仓占比约52.12%。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进入期权市场,投资者结构趋于均衡。 股票期权是成熟的风险避险工具 可为投资者保驾护航 自1973年美国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推出第一只场内期权以来,期权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期货一起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目前,无论是成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期权已被各类机构投资者广泛用来进行风险管理、资产配置和产品创新。例如,根据美国期权业协会(OIC)2010年对来自美国本土的607个投资顾问使用期权情况的调查显示:1.期权已成为了投资主流产品,48%的投资顾问利用期权管理其客户资产。2.投资顾问已经广泛而深入地运用期权,买入认购期权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交易方式。3.使用期权的投资顾问明显更为成功。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000万美元的投资顾问中,85%使用期权;管理资产规模低于1000万美元的投资顾问中,只有38%使用期权。该项调查结果充分说明了机构投资者使用期权的广泛程度,也说明了期权在美国市场的普及程度。 从产品特性来看,期权是类似保险的非线性产品,可以将收益与风险进行有效剥离,使得风险可衡量、可定价,达到保留收益、转移风险的目的。在当前行情下,持有大盘蓝筹股特别是上证50ETF的投资者,可以运用50ETF期权进行适当避险,通过买入上证50ETF认沽期权,在保有未来上涨空间的同时,有效避免持仓下跌带来的风险。 从上证50ETF期权上线两年多以来的实践看,期权是一个对市场中性偏多的金融创新产品,上证50ETF的平稳运行能够提高市场定价效率,助力市场化改革,发挥重要市场功能。通过使用期权,投资者可以为自己的投资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期权是较为复杂的金融产品,如果运用不当,利用期权进行投机,也可能导致较大损失。因此,投资者应充分熟悉期权的功能,了解期权风险,合理使用期权。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