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央视大型励志创业电视活动———《赢在中国》上出现了一个闽南小伙,
作为聚酷网(GBQ.cn)网站(一家面向年轻人的交友网站)的创始人,他从12万选手中晋级108强,
之后又晋级36强、12强,成为12强中唯一的80后选手。
看过节目,你一定会记住那位激情四溢的黄加阳。这位还在北京创业的小伙子,听他说他的创业故事。
全村第一个大学生,放弃学业搞创业
1980年出生的黄加阳,生长在福建泉州南安的一个小山村,那是个在网络上没法搜索到的山村,三四百户人家,至今以来只出了两个大学生,一个是黄加阳,另一个是他的弟弟。爷爷将他们的名字刻在了祠堂的碑上,这在过去可相当于中了进士。
按照爷爷的设想,加阳是要光宗耀祖的。但加阳后面走的路却大大出乎老人的意料。大学二年级开始创业,26岁,却已在网络江湖中闯荡7年,也因为创业他放弃了课程,放弃了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士学位。
黄加阳的创业经历可谓曲折,大学一年级,美丽的网络泡沫让他着迷,看的全是计算机方面的书籍,建了北京理工大学的第一个个人网站,参加全国的互联网大赛,之后很快投身于电子商务,开始第一次创业。
员工就加阳和两个同学;办公室,就是学校的职工宿舍;他们一边编写着网站代码,一边研究“高深”的商业计划书。那时他充满了激情,通宵达旦地工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网站和商业计划书就都炮制出来了。他兴致勃勃地拿着计划书去找风险投资,发送Email给可能的潜在投资人,梦想着另外一个奇迹在自己身上实现。然而事情不像想象中那么顺利,很多时候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就在电话里被拒绝了,更多的是发出去的信件如石沉大海。“一是投机心态,二是浮躁情绪,三是机会与条件都还没成熟”,在短短几个月间,这个泡沫很快就破了。加阳是这样总结第一次创业的。
黄加阳记得一位前辈说过的话:“如果一件事需要3年时间才能完成,那么30岁之前,你还有3次机会。三十而立。要在三十之前摆正自己的方向。”
在第一次失败之后黄加阳并不死心,开始寻找第二次创业的机会。2000年加阳作为北京代表队的主要成员参加了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赛,并获得了冠军,赛后一家公关公司的总裁相中了他们,决定投资100万成立一家新公司,北京代表队的8名队员成为这个公司的原始股东,黄加阳的第二次创业开始了,于是有了聚酷网(www.gbq.cn)。
二次创业:“一个人的战斗”
“聚酷”的发展并不顺利,从开始的十几号人,聘请顶尖的市场人员(月薪近万),租用高档写字楼,但2001年后互联网开始走下坡路,他们不得不接一些网站以外的项目维持公司生计,但情况并没有好转起来,整个这一年,业内都是一些坏消息,一个个互联网公司相继倒闭。怀着互联网创业梦想的同学开始发现这里已经很难实现他们的愿望,大部分人选择了离开。为了保证项目能够继续发展,黄加阳就从各个方面节省开支,最难的时候,没有自己的办公室,租用别人办公室中的一张桌子办公,不在外面租房子了,买个睡袋晚上就睡在单位里面。这样一直持续了几个月,只剩下了黄加阳一条枪。
“那些苦,是没法对人说的,那时候常常在地铁站里买一罐啤酒和一袋鸡翅,看着人来人往,看着一趟趟地铁从眼前飞驰而过,心里是迷茫和焦虑,真正知道了泡沫的含义,但看到很多乞丐和流浪歌手,很快找到了一种平衡,在这环境下,比我更苦的人多的是,自己还为了自己的梦想在努力,起码那还是一种幸福。”
一个人的战斗让“聚酷”维持了下来。并且慢慢开始收支平衡,扩大规模。
创业首先要有“坚持力”
2006年的春天,《赢在中国》让黄加阳找到了新的契机。他想通过这个创业活动为自己的创业计划赢得风险投资的支持。这是他最初的想法。
这次比赛收获的不仅仅是投资。黄加阳说,“以前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创业者是孤独的,但实际上创业的人有那么多,很多人可以在一起交流,一起享受创业的美妙与激情,我也不再像以往那样闭塞,更愿意与人交流,媒体的关注也让我们获得了更多的机会,资金渠道的畅通可以让我的团队更安心、认真地做自己的项目。”
加阳也体会到,与那些小有成就的创业者相比,80后的团队,情绪化,不容易控制自己,缺乏耐心,不够成熟,但也敢于尝试,敢于冒险,他们往往更敢于放开手脚,更容易没有城府地沟通,在碰撞中爆发一些有创意的东西。
现在通过《赢在中国》的平台,黄加阳寻找到新的合作伙伴开始了第三次创业,Web网游,一个“模拟人生”的游戏,每个玩家可以在那里寻找到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理想式的生活,但也需要拼搏与奋斗。制作游戏,恰恰是加阳儿时的一个梦。他与他的团队又开始同吃同住,住的地方也是他们工作的地方,又开始享受创业时独特的美妙。对这一次的创业他充满了希望。
黄加阳并不建议大学生人人都创业。首先考核的标准是有没有坚持力。
不能以投机的心态进行创业,这也许是每个创业者创业初期心理存有的侥幸,但往往对困难估计不足;二是怕吃苦的别创业,创业的过程其实是煎熬的过程,看你的抗击打性有多强,看你面对困境如何解决,因为在这条路上有太多的不可预知的东西;三是缺乏信心不可为,你会面临很多人的质疑与指责,多少公司倒了,你还在干傻事,在口水中你能否锲而不舍,承担风险。有了这一些你再考虑你的项目、具体的实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