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出发”融资5.5亿
今天下午,要出发召开了上线五年以来的第一场发布会,宣布了5.5亿D轮投资的消息。 在台上的时候,丁根芳显得略微有点紧张。埋头五年,他尚不习惯高调,一个人站在台上,从和计算机结缘,一路讲到对要出发之后的愿景,“希望再过五年、十年,周边游市场还有我们”。 对丁根芳来说,创业做周边游,几乎是件“三不沾”的事情:丁根芳学的是给排水工程专业,后来创业做给排水行业网站,又随着网站加入网易,做的是 B2B。在旅游这个行业,丁根芳一无资源二无渠道三无流量。 做周边游市场是因为自己喜欢,2011年,当时国内的周边游市场还不是互联网创业的热门选项,丁根芳自己则是个重度的自驾游用户,他发现身边像他一样的人越来越多:私家车增多、消费者有更多的动力跑出去。但当交通工具的问题解决之后,关于目的地的住和玩,似乎还没有理想的解决方案。 于是就想着把景区门票和酒店整合起来,打包成套餐产品,销售给在城市周边游玩的用户。丁根芳无意间进入的,是一个快速裂变中的市场。过去几年,国内的周边游市场快速兴起,创业接连进入,巨头也陆续涉足,在高速成长的市场中,要出发曾实现连续四年500%的增长之后,开始迎来更大的挑战。 要向出境游市场出发 过去一年,丁根芳做了几个比较重要的决定。一个是回归国内的资本市场,2013年和2014年,要出发分别完成了B轮、C轮两轮融资,额度则分别为800万美元和3500万美元。 而这次完成D轮融资之后,丁根芳决定回归国内的资本市场。据他透露,去年下半年,当要出发启动D轮融资的时候,国内的资本市场已经进入寒冬,在某种程度上,丁根芳也承认,要出发的这次融资颇费了一番曲折。 和美元基金相比,当时国内的人民币基金明显更加活跃,资金也更加充裕。而如果想在周边游市场实现更大野心的话,资金就是弹药。“对我们来说,活着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经历过多年创业之后,丁根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务实又坚定。 更关键的是,丁根芳已经决定要把要出发带到国内的A股市场,“我们的用户、供应商、合作伙伴都在国内”,在他看来,登陆A股市场,更能得到投资者的理解。丁根芳透露,目前要出发的上市计划已经启动。 最终,在今天下午发布的信息中,要出发对外宣布获得了来自众信旅游、金鼎投资、中信建投资本等机构的5.5亿人民币D轮投资。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众信旅游,这是一家已经在深交所上市的出境游运营商,和要出发相比,众信旅游侧重线下,以出境游为主,多为跟团游,和要出发的纯线上、城市周边游、自由行为主的业务更多地具备的是互补性。 据丁根芳介绍,要出发已经开始了和众信旅游在业务上的合作,最开始就是线上线下渠道上的互通,在众信旅游诸多的线下门店里,已经能看到要出发相关产品的推荐。而在要出发的主要客户群里——有车有娃的年轻家庭,又是出境游的潜在客户。 在完成D轮融资之后,要出发开始布局出境游市场,第一个选定的国家为泰国,具体方式也类似于国内市场,聚合景区门票和酒店资源,开发深度自由行产品。 在标准化的产品里做高毛利率 在城市周边游市场,要出发切入较早,上线于2011年,地处广州,颇为低调。从周边游尚未火热的时候进入,由南向北扩张,根据丁根芳今天在发布会上透露的信息,要出发的业务已经覆盖了26个省份、160个城市。 在小饭桌之前对要出发的报道中(《要出发丁根芳:在周边游市场如何实现连续四年500%增长?》),曾提到过,在周边游市场,要出发对自己的定位是供给方,通过整合周边景区的酒店和门票等资源,再打包成相对标准化的旅游产品,分销在自己平台上和各个渠道。要出发的受众主要分为两个群体:70%为有小孩的年轻家庭、其余多为年轻情侣。因此在产品设计时,要出发多会强调诸如亲子、浪漫等元素。 但在一定程度上,标准化也意味着相对透明的利润空间:景区和门票的成本相对固定,更多是在拼运营成本和规模化程度。另一方面,标准化程度高也很容易让公司陷入价格战,并且难以品牌化。 丁根芳想做出带有“要出发”印记的自产产品,换句话说,他想在产品生产上走得更深入一点。为此,要出发成立了诸如酒店管理公司、景区托管公司这样能直达产业链上游的公司,来直接涉足到产品生产端,酒店+景区的标准化产品之外,丁根芳还想增强自己的定价权。 另一方面则是推形式更灵活的相关周边游产品,例如和早教机构合作,组织团体规模的周边游;定制相关主题……总而言之,增加产品的独特性。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