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 获7000万元 A 轮融资
订阅式鲜花供应商 “花 +” 已于近日完成 7000 万人民币 A 轮融资。本轮由联创投资领投,光合创投、远镜中国、和盟创投、国灏创投等机构跟投。这是花 + 在一年内完成的第三轮融资。 和 “花点时间”、“爱尚鲜花” 等公司类似,花 + 想挖掘的也是女性在鲜花领域的购买力。简单来说,花 + 将鲜花视作快消品,专注日常家庭自用这个使用场景,做订阅服务。鲜花每周配送一次,价格定位在较亲民的每月98 元 /4 束或 168 元 /4 束。 后端供应链上,花 + 主打产地直达概念,流程可拆解为 “提前预测需求 + 花源控制 + 干线运输 + 打包分拣 + 终端配送”。36 氪曾对整个过程做过详细介绍,在此简单做个回顾: “花 +” 在后台设有一套算法,能够根据用户信息(比如同一个办公室不能送相同的花束、新老用户收到的搭配不同等等)以及鲜花的价格波动自动形成采购订单,并发送到公司合作的花源基地。 花源基地收到采购订单,就会开始着手采摘。“花 +” 在花源端采取了买断 + 合作两种方式,花田和基地总面积一千多亩。基本位于云南省,产地相对集中。 鲜花被采摘下来之后,一般在当天晚上就会通过空运形式送达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由于摘下的鲜花都是未处理的状态,在鲜花落地后,就会被送往城市仓库进行分拣打包。 在最后一公里上,“花 +” 则是整合了多家物流配送公司,根据订单的密度、距离等维度进行分配,以期优化配送效率。除此之外,公司会在各个城市设立短物流配送点及自提点。 创始人王柯告诉 36 氪,经过这一整套流程,“花 +” 能做到将 80%的鲜花在收花日中午 12 点前送到用户手中。 这轮融资完成后,花 + 将投入更多精力来保证花的新鲜度。“供应链上,影响鲜花新鲜度的环节主要有两个:一是花刚摘下来时的预处理,二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王柯表示,“今后会做的更加细致。” 具体来说,花的采后处理有两个小步骤:休眠和杀菌。但由于操作难度较高,再加上花田分散,中国花农在这一步上普遍做的比较粗糙。在这一点上,花 + 会向其有深度合作关系的 500~ 600 家花田提出明确要求,强调预处理过程。 而在终端配送上,考虑到天气越来越炎热,日晒时间等因素都会对鲜花品相造成影响,为规避这一问题,花 + 90% 的配送都将通过冷链完成,现物流上采取了部分自建部分与第三方合作的形式。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