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规模比肩美国
2017年09月18日 03:41
网站管理员001
[打印本稿]
中国“脑计划”经过三年多酝酿,已经作为重大科技项目被列入“十三五”规划。早在2015年,中国科学家就对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在中国“一体两翼”的部署达成初步共识。所谓“一体”,就是以阐释人类认知的神经基础(认识脑)为主体和核心;“两翼”是指脑重大疾病的研究及通过计算和系统模拟推进人工智能的研究。蒲慕明表示,中国“脑计划”的投资规模将与美国“脑计划”相当,但具体细节尚未敲定,中国政府将会投入巨资,民营资本也有望参与,“等计划出台就好了,研发成果的推进和转化也会加速。”
第一财经记者查询发现,美国与欧盟的“脑计划”投资总规模预期分别为60亿美元和10亿欧元(约合12亿美元),期限则都长达10年。业内人士表示,“脑计划”的推出,不仅能帮助科学家更好地认识阿尔茨海默综合征、抑郁等疾病的病因,对于中国人工智能(AI)的发展也有极大好处。
能治病也能助推AI发展
蒲慕明9月16日晚参加复旦大学举办的中国科技盛宴——“2017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间隙对第一财经记者做出了上述表态。他说,过去多年来,中国脑科学领域的研究虽然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这一领域的成果进展缓慢,“不过脑计划马上就要正式出台了,计划今年年底。“中国脑计划”的推出众望所归。欧美2013年就已全面启动面向未来的脑科学研究计划。中国则于2014年年底将“脑计划”项目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意味着人类在揭示大脑奥秘的征程正在跨越沟壑。
上个月,蒲慕明、郭爱克等院士在中科院院刊上发表专题文章,对脑科学与类脑智能进行阐述:“脑科学和类脑智能技术是当前国际重要科技前沿,其对人类健康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及新型信息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是国际科技界必争的重要战略领域。‘中国脑计划’将使我国未来15年在该领域处于国际前沿地位。”文章称,脑科学和类脑智能技术二者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发展是近年来国际科学界涌现的新趋势。脑科学研究对大脑认知神经原理的认识,提升了人类对自身的理解和脑重大疾病的诊治水平,也为发展类脑计算系统和器件、突破传统计算机架构的束缚提供了重要依据。
文章还提到,脑疾病是我国乃至全球人口健康领域正面临的重大挑战。全球有近10亿脑疾病患者,每年约带来经济负担1万亿美元。目前,绝大部分脑疾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雄里院士今年早些时候接受采访时表示:“脑科学研究成果以及脑科学未来的应用,如今已引起科学界乃至大众的广泛关注。唯有对大脑的运作机制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推动各个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
比如,科学家对于包括阿尔茨海默综合征、帕金森、精神分裂、抑郁、药物成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的形成等仍没有清晰的认识。科学家希望基于“人脑地图”等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对上述疾病做出早期诊断,并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手段。脑计划的推出,对于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好处。可以预期的是,脑科学与信息科学、计算科学及其他工程科学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彼此间的互动将会更为活跃。在中科院和墨子沙龙上个月联合举办的探索者大会上,中科院上海神经所研究员郭爱克院士表示:“借助脑功能联接图谱,有助于人类了解完美的大脑。”
中科院在2012年启动了脑功能联结图谱项目,研究各个层次下脑的神经环路、神经网络和神经联结图谱,有助于人们了解大脑工作的机理,为类脑智能或者人工智能带来启发。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