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吸金主阵地创业板
有人预测,未来5年将会有超过1万亿的资本进入PE(私募基金)这个行业,而且从国际市场来看,海外的机构投资者也更看好中国市场。 德勤最新发布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信心调查》也显示,投资者相当看好中国PE市场,79%的受访者更预计未来12个月,投资活动将会升温。 而就在11月18日,继2008年6月向弘毅第一期人民币基金投资20亿人民币后,全国社保基金再次作为关键投资人投资于弘毅二期人民币基金,投资金额增加到30亿元人民币。 好投网总裁户才和告诉记者,全球PE之所以青睐中国市场,是因为中国经济状况向好,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国有企业改革也需要资金支持,使得中国PE行业有很大的投资机会和盈利空间。 投资者对中国PE行业热捧已成事实。在此背景下,以下问题也备受关注:PE投资的方向会否发生改变?PE在中国市场的退出机制会否发生改变?对PE行业的监管应如何更好地开展? “目前,大多数PE投资中国市场都是快进快出,主要在Pre-IPO阶段(企业上市之前,或预期企业可近期上市时)进行投资。创业板推出后,大的PE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PE行业人士朱宏民(化名)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在“2010全球PE北京论坛”上,刘乐飞表示:“创业板上市企业当中,有80%都有VC(风险投资)或者是PE投资,应该说创业板的最大受益者是私募股权投资行业。” 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一共有404家公司在中小板上市,其中有PE投资的公司126家,占比为31%;创业板2009年10月开设时,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中有23家获得PE的投资,比例高达82%,截至2010年5月中旬,创业板上市公司已经达到78家,其中有PE投资的公司为55家,比例仍然高达70%。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在上述论坛上也透露,2010年,北京市2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17家得到过股权投资机构资金的支持。 在朱宏民看来,PE如此热衷于投资Pre-IPO项目,核心在于这些项目能快速盈利,而且中国创业板推出后,上市门槛又相对降低了,更加剧了Pre-IPO项目对PE的吸引力。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深圳的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平均回报均超过10倍,第二季度创业板甚至给退出的机构带来23.31倍的平均投资回报。 但面对PE热衷于Pre-IPO投资的现状,北京律师王太力有些担忧。在他看来,创业板已经成为创富的平台,成为PE套现的渠道,而背离了最初设立创业板的“推动产业和科技发展的初衷”。 朱宏民告诉记者,PE在投资一个项目时,一般都会想好退出的方式。 “PE一般在企业上市前1到2年进入企业,如果企业上市成功,则通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股票退出;如果企业IPO未能成功,则通过转售、管理者回购或并购等方式退出。”朱宏民说。 PE在中国主要投资Pre-IPO项目的格局也决定着,PE退出的主要方式是IPO。 在“2010全球PE北京论坛”上,刘乐飞提到,从国际经验来看,成熟市场主要的PE机构退出的方式不是通过IPO,而是通过并购。预计未来中国市场也一样,通过并购方式退出将是一个主要的渠道。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国内PE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获得Pre-IPO项目的机会会逐渐减少,这也将迫使PE选择别的渠道退出。 不过,在好投网总裁户才和看来,PE的退出方式并无优劣之分,“在日本,也有70%至80%的PE选择通过IPO的方式退出。而且无论是通过IPO还是并购方式退出,都可能出问题”。 “PE选择何种退出方式,主要跟市场环境有关。”户才和补充说,选择并购的方式退出,需要市场上有合适的收购主体,而当下PE投资的项目很多都集中在新兴行业,“收购主体丰富”这一条件尚未能满足。 PE行业的蓬勃发展,也使得对PE的监管愈发重要。但在当下,在《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尚未正式出台之前,PE行业该如何监管,应由发改委还是证监会抑或别的部门监管,都未明确。 在户才和看来,对PE进行监管,首先要明确PE的定位,“在中国PE的概念并不清楚,很多人将其与VC(风险投资)混淆。” “首先要明确PE的运转规律,然后据此判断PE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据此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从国外的经验来看,PE投资可能带来垄断、国有资产流失、内幕交易、投资者权益受损、腐败等问题。”户才和说,尽管PE能给其投资者带来收益,但从全球经济实践来看,PE并没有明显的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所以是否要大力推进PE行业发展,对PE行业应该采取何种态度,也是监管层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在“2010全球PE北京论坛”上表示,PE业监管目前宜粗不宜细,现在想不清楚的问题不要去规定,应该把想清楚的问题先解决了,“不是非常适度的监管可能对行业发展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还要注重权力和职责的对等。不管是以注册还是审批的方式准入,事后必须对PE有监督,如果违规的话,必须有惩罚手段。”祁斌说。 在王太力看来,对PE妥善监管,监管层还需要明确在不同阶段,哪些人的利益需要维护。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