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新机遇在哪儿?
人物名片:何文,作为春晓资本投资合伙人,拥有十年投资经验。曾在北大方正、中粮集团、联想控股等多元化投资控股集团从事投资并购工作,对“产业互联”有着丰富的投资实战能力,并在农业食品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曾主导对云农场、某水果生鲜电商、福建方通码头、方兴化工等项目的投资。何文先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工系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工程系。
推荐理由:食品行业的创业者是否一定要发展线上渠道?如何平衡线上、线下的两者关系?创业者(投资人)在整个消费品产业链中,如何发掘寻找优质的项目?随着产业互联网的不断深入,新的机遇又在哪里?本文或许可以帮您答疑解难。
1、淘品牌将很难摆脱平台的影响
此前我在农业和食品领域参与过一些战略并购,也一直在思考食品行业的互联网现状。在2010-11年之间,有大量的食品企业开始拥抱互联网,把很多产品放到网上去卖。在互联网的浪潮之中,一开始很多企业都怀揣着一个梦想--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打造出一个像京东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
在早期阶段,好多企业都做过这样的尝试,但大部分企业都以失败告终。从实践的经验来看,在既有的竞争格局之下,企业自己再去做一个B2C商城非常困难,成本也非常高。在这个背景下,很多企业开始拥抱京东和淘宝,选择在这些平台上去开店。
到了第二阶段,主流的品牌企业可能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他们似乎只能跟大平台合作,自己的产品也只能在较大的互联网平台上售卖。尽管如此,对于一些新兴的互联网企业而言,却看似出现了可以弯道超车的机会。他们在这些大平台上打造了很多品牌,如淘品牌,比较出名的有三只松鼠。
大部分这些淘品牌一开始也是存在争议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企业如果仅仅打造这一类淘品牌,很难摆脱平台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于它。然而,是不是能真正深入线下消费者的心?是否能够持续?品牌是否能够独立于平台活下去?答案尚存争议。
如果完全依赖于大平台,品牌的独立生存的能力就会受到制约。所以,后来我们也会看到一个趋势,很多淘品牌也开始积极向线下发展,可能他们重新认识到了线下渠道的价值。食品电子商务大致经历了这样的发展阶段。
在今天看来,互联网或者电子商务本身,对这些品牌食品企业而言仅仅是一个可选择的渠道,而不是完全替代。其价值更多是对线下渠道的补充。我们很难判定互联网会完全替代掉一些原来的渠道,尽管它会保持一定的份额。我认为每个品牌企业都应该正视这种格局。
对于品牌企业而言,需要配置相应的业务部门,去做互联网渠道的业务,但是也要处理和协调线上和线下渠道的冲突。无需焦虑,也不必怀抱过多的期望,因为线上不会完全把线下吃掉,线上要倒退也不太可能。目前来看这么一个格局已经相对成熟。
线下还是很重要的,很难判定线上渠道会有压倒性的优势,品牌企业很难通过线上就能一招制胜去颠覆其他企业。我们不难发现,线上的销售成本越来越高。因为流量是稀缺的,流量成本也越来越来高,企业还摆脱不了平台的束缚。对于品牌企业而言,核心还是应该回归产品本身,而不只是做渠道,渠道只是一个可选择的出路。
2、产业互联新机遇
在过去的十年中,消费品的线上渠道很大程度上已经被BAT这一类大平台垄断,并且已经做得非常成熟。尽管新的机会还是可以挖掘,但是很容易被BAT这一类大平台所覆盖。消费者有自己的消费习惯,一旦形成了对淘宝这类平台的印象,会习惯于通过这些平台进行消费。
然而,在产业的中上游依然存在机遇。在整个产业链之中,从最初的开采资源,一直到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其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模式相对落后,因为互联网还没有很好地渗透其中。
互联网渗透到产业链的中上游,可以实现产业在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升级。整个链条有待信息化升级,最终导向产业互联,而各个行业也都在与信息对接。产业互联网是我们现在主要的投资方向。
流通环节的信息化升级,比如B2B的交易平台,比较好的案例有找钢网,这类平台旨在解决流通中的信息不对称。
到了企业内部,对高质量SaaS软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其价值在于帮助企业更科学地管理。包括采购、销售、人力资源、财税,这些都能通过信息化升级去更好地实现。
BAT等巨头无法简单地覆盖掉这些领域,因为它需要对每个行业有很深刻的理解。越是垂直细分的领域,越是需要深入到行业本身。产业互联更多会是由那些有过深刻行业积淀的人来完成,但同时也要求他们具备开放的思维。 这是春晓的一种投资逻辑。不同的行业,信息化升级有一定的共性,都需要解决流通环节的信息不对称,企业也需要更科学的管理以提升效率。通过产业互联,所有产业链条里的流通、交易、生产活动,都能够有数据化的记录。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