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误区
规避误区 误区一:不投不懂的领域。我们发现,很多投资人赚钱是因为投了自己不懂的领域。比如徐小平老师投资“聚美优品”,不是因为他懂化妆品,也不是因为他懂游戏。陈欧第一次创业是做游戏,他投了以后,陈欧自己转型做了化妆品。徐小平老师现在投的很多新项目都是很跨界的。 误区二:专注于回报率。有些人投项目总是很专注价格、回报率。 误区三:专业的尽职调查。天使阶段很多项目是经不起调查的,调查到最后你可能一个项目都投不出去。 误区四:保持理智。现在冲动现在投,因为我只要找人再深入讨论一下这个项目,或者找个专家问一问,估计就不想投了。我们现在有一个做医生社交的项目成长速度最快,一年前按照1000万人民币的估值投了100万。我有一个背景很资深的合伙人比较谨慎,问了很多院长,他建议别投了。反正我这边好几支基金,我就用其中的一支基金先投了,后来红杉投了A轮,接着腾讯投了B轮,现在3亿美金的估值。所以往往越理智,越投不出去。 误区五:与其他人保持一致。有些人总是想问问别人的意见,但是往往赚钱的项目都是你自己特立独行的结果。硅谷老牌的基金Graylock甚至做过一个总结,他们历史上最赚钱的项目就是当年GP之间争议最大的项目。 误区六:专业的投后管理。很多投资人会说,我80%的精力在帮不靠谱的项目,真正能让你赚钱的项目不需要花费你太多的精力,需要你帮助的时候,可能一个电话、一个微信就办好了。 误区七:提前保 护自己 的 利益。有些投资人在条款上要求很多,比如优先清算权和一些标准条款。但是有些创始人就不喜欢那些条款,你就会觉得他没格局,这时候就看谁让步了。这也是个误区,好项目其实是不在乎这些条款的,保护你利益的条款只有在清算的时候才会起作用,但清算的时候公司也拿不出多少钱来了。 误区八:估值必须合理。我们经常计较价格,早期的项目确实可能浮动50%、甚至翻倍,关键是你将来赚50倍还是100倍的问题,有时候你拿价格当标杆就会产生误导。 误区九:尽可能 早点 退出本金。比如你在A轮退出一个项目拿回本金,其实再等三年就可能拿回来一个亿。蔡文胜跟我说,能让你有机会退出的项目,后边都是有机会再成长的,因为买你股份的人不傻,他不是来帮你解套的,而是来赚钱的。有时候我们盯着成本,想把成本拿回来,但是一支基金投100个项目,可能就靠这一个项目赚钱,其他99个项目打水漂了,所以尽可能提高每个项目的回报率才能保证整个基金的回报率。 十二个必然会出现的大趋势 最近很火的一本书《必然》,里边提到了12个必然会发生的大趋势,我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认为作者KK是将生物进化理论最好的应用到商业和科技上一个人。 第一,形成。机器将会自我更新,随着时间慢慢改变自己的功能。你可以把机器换成APP或者产品,甚至一个想法。伟大的“生物”在童年的时候都会伪装自己,然后慢慢迭代,最终形成一个新的物种,生命力无比强大。晶体管是计算机芯片的基础,在当年其实你也不知道它会变成什么,慢慢形成今天强大的电脑,这完全是想不到的。所以我们看到一些项目一开始可能什么都不是,这很正常。 第二,知化。所有东西都会变得越来越智能,很多产品都会变得越来越知化,就像“今日头条”会根据每个人的喜好推送不同的头条。真正的人工智能是机器人有情绪,它会猜到你的指令,在你没有下命令之前就帮你做好了。未来机器人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大量事情都被机器人代替了。要想做好天使投资,也要经常关注一些最新的科学。 第三,流动。一切信息都在流动。一个产品做出来一定是罕见的,但很快就会变成免费的,无处不在;很快全世界就流动起来了,被分享,一旦被分享它就会变化,被别人加入不同的东西。流动性带来了新的力量:链接、处理、注释、标记、突出、翻译。免费流动的产品可以通过以下几点盈利:即时性、个性化、解释性、可靠性、获取权、实体化、可赞助和可寻性。 第四,屏读。我们的屏幕会越来越多,内容会在各种屏幕之间跨屏流动,这都是趋势,蕴含着很多商业机会。看屏幕上的书比纸质书便宜,而且能流动,含有社交互动性。除了看书还有视频内容、新闻和其他个性化的内容。 第五,使用。现在大家慢慢开始接受从产品的拥有权变成使用权,没必要买那么多书,甚至没有要买下房子的产权,我只需要拥有使用权,按需要付费。本身我来世界上只有70、80年的使用权,拥有使用权反而自在,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不需要搬来搬去。 第六,共享。整体优于部分之和,比如现在的Uber、Airbnb,再延伸到一些社区厨房,这都是共享经济。有些人专门在共享经济里面赚钱,比如买来很多二手车、租下很多二手房挂在共享经济的平台上去经营。共享经济以后会越来越多,现在还有出租技能、出租时间等。 第七,过滤。今天的内容扩张得越多,越需要一些自动化的过滤,像“今日头条”就是一种过滤机器。还有品牌过滤,比如某个领域选择太多,你就选择某一个品牌。 第八,重混。新的媒介形式自身将会被重混、分解,并在未来几十年里重组成数百种其它新形式。今天做一部电影还要拍摄、后期制作等大量工作,未来一部电影的生产可能完全是一个电脑的工作,机器根据历史上所有拍过的场景、素材,依据你输入的剧本,它把这些东西拼接起来可能就直接输出一部电影。极端地说,所有人在干的事逐步都会被机器替代,它先帮你做一些边缘化的事情,慢慢就渗透到创作性的工作。 第九,互动。未来一切都是能交互的。像AR/VR就是最近的投资热点,VR的核心就是交互,本身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很逼真的虚拟世界,你看到之后就情不自禁地想交互。一个小孩子玩iPad玩惯了,看到茶几上有一张相片就拿两个手指头想放大,放大不了他以为这东西坏了,在他的观念中任何东西都是可以交互的。 第十,追踪。未来我们身上穿戴各种东西,可以追踪一切。比如说你在电脑上看网页,到底是看广告还是看内容都能跟踪得一清二楚,我们的心率、体温等等这些个人信息传到了云端以后,根据长期的积累,给你制定科学的饮食起居,所有先前无法测量的东西都会被量化、数字化,并且可以被追踪。 十一,提问。机器人帮我们干活、回答问题,核心是我们得提出正确的问题,提问本身比答案更重要,在创业领域也是一样,要看一个创业者能不能通过思考提出正确的问题,当问题提出来以后,也基本知道了答案。 十二,开始。从今天开始很多事情都不晚,一切都是刚刚开始。我们总是假设30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其实像VR,在60年代电脑刚出来的时候,就有人凭着兴趣爱好在做,但是因为不成熟都失败了。今天我们看到特别新的想法,可能30、40年后变成真正颠覆性的东西。我们就是要在所有人不懂的时候去布局,伟大的东西肯定不是3、5年能出来的。 真正投出伟大企业的人,内心一定是极其自由的一种状态,不被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或者内心的恐惧所控制。“每一笔钱投出去就当打水漂了!”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除非是之前在资本市场赚到了大量的钱,否则拿自己的血汗钱想要投出一家伟大的企业,用10年、20年的时间等待,确实很考验一个人的心智。 |
相关阅读: |